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用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来写杨玉环的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表现自己忠孝难能两全,左右矛盾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引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题中的“烦”考生容易错写,在理解子义的基础上就不会错写。

17.文学文化常识。

(1)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演变可以分为 两大阶段。汉字是方块字,有 之分。前者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和“指示字”。

(2)我国古乐调有七音,其中 (乐调)声调悲凉;而 (乐调)则能表现高昂或者激愤的情绪。

(3)《战国策》又称作 ,它的体例是 ;《左传》的体例是 ;《史记》的体例是

(1)古汉字阶段   隶书楷书阶段   独体字  合体字    (2)变徵   羽(声)   (3)《国策》  国别体  编年体  纪传体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沉默呵,沉默呵! 《记念刘和珍君》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句子是:

(4)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6)《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7)《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8)《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5)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沧海”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运用“舟”和“风”两个意象且表达了辞官回乡途中轻快喜悦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解析】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特别注意如下字词:“罔”“殆”“砺”“初嫁”。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奚惆怅而独悲? 。(《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松、菊表达自己高尚隐士节操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盛赞南昌人烟阜盛、富庶繁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家中人丁单薄,连勉强亲近的亲戚都没有。

(1)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2)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求学生对古代名篇进行理解记忆,回答问题时先明确句子考查的具体内容,之后正确书写字形,要对易错字、繁难字进行反复记忆。本题中的“闾阎、钟鸣鼎食、期功强近、五尺之僮”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动作描写展现曹操能文能武、气概豪迈的两句诗是

(2)杜甫《春望》中“ ”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表现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典入诗,借南海鲛人的故事形容自己流泪的情态,再借“蓝田玉烟”

描绘对往日生活的追忆的两句是:

(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要注意的字。如:“酾”、“ 槊”、“ 赋”、“ 生”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李密《陈情表》)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3)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4) ,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5)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6) ,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8) ,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柳丝长玉骢难系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7)齐彭殇为妄作         (8)东隅已逝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3)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以时间的流驶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0.填补下面名句的空缺处。

(1) 《诗》三百篇, 。(《太史公自序》)

(2)故《易》曰‘失之豪厘, ’。(《太史公自序》)

(3)然我 ,起以待士,犹恐是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

(4)大风起兮云飞扬, !(《高祖本纪》)

(5)谚曰“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

(6)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7)举世皆浊, ?众人皆醉 ?(《屈原列传》)

(1)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差以千里(3)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4)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5)下自成蹊(6)仓廪实而知礼节(7)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发愤,仓廪,糟,啜,醴。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