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篇名句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用“ , 。”二句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 。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残”“于”“携”“昔”“峥嵘”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携来百侣曾游”的“携”是携伴的意思,“于嗟鸠兮”的“于”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刿曰:“ ,未能远谋。”
(2)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4)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
(7)我寄愁心与明月, 。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9)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10)寻梦?撑一支长篙, ;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9)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10)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鄙”“荇”“窈窕”“瑟”“萧瑟”“庐”“岐”“雁”“翔”“浅”“颓圮”“篙”“漫溯”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理解性默写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揭示贫富差距悬殊,从反面论证自己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体现秦始皇通过强大的武力对胡人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性默写要注意题干中提供的语境,学生在作答时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词。该题中需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彘”、“涂”、“跬”、“至”、“报怨”等。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思路急转由梦境到现实,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匠心独运地把无形的离别化为有形,有声,有实的实物。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携”“曾”“萧”“笙箫”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携来百侣曾游”的“携”是结伴、一起的意思,“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名句名篇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2)也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报任安书》)
(3)朝菌不知晦朔, 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4)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5)晓来谁染霜林醉? 。(《长亭送别》)
(6)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
(7)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8)安能以身之察察, ?(《渔父》)
(9)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10)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1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13) ,形影相吊。(《陈情表》)
(1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成一家之言
(3)蟪蛄不知春秋
(4)辩乎荣辱之境
(5)总是离人泪
(6)禾黍秋风听马嘶
(7)众人皆醉我独醒
(8)受物之汶汶者乎
(9)况修短随化
(10)齐彭殇为妄作
(11)落霞与孤鹜齐飞
(12)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13)茕茕孑立
(14)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倜傥”“蟪蛄”“辩乎”“禾黍”“汶汶”“修短”“彭殇”“妄作”“孤鹜”“坠”“茕茕孑”“淋漓”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认为,真的猛士,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应挺身而出的。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所恶有甚于死者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萧萧”“淋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艰难、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和蓝田宝玉的传说来抒发情感的两个句子是:“ , ”。
(3)杜鹃,是我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每句1分,错1字该句不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步履艰难、神情无奈”“化用南海鲛人和蓝田宝玉”“杜鹃”,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扪”“膺”的写法。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身体好像在广阔的空中驾风飞行,不知道哪里是尽头的句子是“ , ”,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超然之乐。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沽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金就砺则利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上下句衔接和情景式默写的题目,注意要理清所给内容要求。注意提示语“在广阔的空中驾风飞行”“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上下句衔接,要注意不出现错别字,虚词不能丢掉。注意“砺”的写法,虚词“夫”“乎”不能丢掉。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夜 泉
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这首诗描写夜景处处有月,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中哪一句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分析。
(1)首句“山白”,是山沐浴在月光下呈现的色调;次句石泛冷光,像要凝霜,是清幽的月光的作用;后两句写泉水像雪,更是被月华映照的结果。
(2)山白鸟忽呜。两句都是写月光朗照,惊起了夜栖的鸟鹊,以动衬静,写出了月夜环境的皎洁、静谧,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情感。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句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次句霜天月夜,石块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结了,照应一个“白”字,写月光。最后二句,写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净化了,顿时变成一溪白雪。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本诗是写月光,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月下其他事物,间接描写月光。
(2)试题分析:“山白鸟忽鸣”,是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出,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静的山丘传来鸟叫,更显幽美。“明月别枝惊鹊”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这两句都是写明亮的月光让鸟儿惊醒,飞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山白鸟忽鸣”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两句都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月下山林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