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曰师曰弟子云者,_______________”一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相师的表现。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船肪和秋月,烘托出琵琶曲终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描写“马”“弓”,表现战场壮观景象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则群聚而笑之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舫”“唯”“霹雳”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阐明“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看,但是比不上登上高处时见得广远的两句是“ ”。

(2)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两句阐明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环境和人物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判决。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1)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跂”“陟罚臧否”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9.名篇名句默写。

(1)__“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漫山遍野围猎的威武气势的语句是:

(3)《师说》中总结第一段概括择师标准的是:

(4)孟子以为失其本心的行为的语句是: 。(《鱼我所欲也》)

(5)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句子是:

(6)在《游山西村》中诗人表现告别农家,表现农家与自己亲密的交情的句子是:

(7)《己亥杂诗》中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气概的诗句是:

(8)《钱塘湖春行》中着重写诗人的感受,突出蓬勃的春意,正在发展变化之中的两句是:

(9)《渔家傲》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

(10)《蒹葭》中,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漫长的句子是: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0)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抟扶摇”“貂裘”等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6分,只选3小题,每空1分)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尊以相属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2)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情景式默写。这种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语境对要写句子的提示。注意易错字:胥、赢、仓皇、修姱、革几羁、謇、朝谇、俶、翕忽。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填充下列各句横线处所空缺的名言名句。

①李密在《陈情表》结尾用 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②《论语》中,借松柏的后凋比喻社会现象,进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句子是:

③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职能是 ;择师的标准是

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殒” ,“ 凋”, “受业”易错写成“授业”。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者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2)在《论语》中,曾参用“ ”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学习,看到不好的现象应该自我对照的名句是:“ 。”

(6分,每空1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字字落实,尤其要注意下列重点字的正确书写:知、乐、弘毅、任、贤、焉、省。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15.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 ,用之如泥沙?

(2)纵一苇之所如,

(3) ,相逢一笑泯恩仇。

(4)男儿有泪不轻弹,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6)西当太白有鸟道,

(7)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 ,则知明而而行无过矣。

(1)奈何取之尽锱铢

(2)凌万顷之茫然

(3)度尽劫波兄弟在

(4)只因未到伤心处

(5)艰难苦恨繁霜鬓

(6)可以横绝峨眉巅

(7)信誓旦旦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锱铢”“凌”“霜”“峨眉巅”“参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认为虽然女子毫无差错,但是“ ”两句描写了大鹏凭借六月的大风腾

(2)《逍遥游》中“ ”飞而起的宏大景象。

(3)《次北固山下》中“____ ”两句,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1)士贰其行。(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贰”“ 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尝”“迸”“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乍”是突然的意思,“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