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松竹梅菊”和禽类“鸥鹭雁鹜”表现的含义是下面哪一项()

A:悠闲 B:富贵 C:勇敢 D:高洁

(三)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蚶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③,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注: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②蜩蝮蛇蚶: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③鹘:一种猛禽。

诗词鉴赏(6分)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4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阅读40分

8、“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9、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李清照《如梦令》(人教版《语文》第一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词追叙一次酒醉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 B:“沉醉”既指与友人尽兴畅饮而大醉,又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 C:“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既写醉意之深,又写出了一种懊悔的心情。 D:最后一句最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

下列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远具时羞之奠 当与秦相较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鼓瑟希,铿尔 序天伦之乐事 少纵即逝矣 C:皆不幸早世 唯赤则非邦也与 大块假我以文章 D:莫春者,春服既成 余扃牖而居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B: 志气日益微 C: 必械手足,置老监 D: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2012•石家庄质检】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由此可见该作品

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2012·皖南八校模拟)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苏轼对右图作评价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讲究布局构图 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