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绵延不断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的句子是“ ”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表现了诗人处境困窘、年事已高又不能饮酒来消愁的悲凉。
(3)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雕刻为喻,论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困难的事也可以做到。
16(1)连峰去天不盈尺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会走向灭亡。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至万世都称君王。
16.(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 , ”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2)《诗经·氓》中用水和低洼的湿地比兴,描写任何事物都该有边际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飞鸟来反衬人行艰难的句子是: 。
16.(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16.根据上下文内容或有关提示默写。(5分)
(1)《氓》中女主人公以劝说斑鸠“ ”为喻来告诫女人不要迷恋爱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美德即使死多少次也不后悔的一句是: 。
(3)《归园田居》中用“鱼”为喻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
(4)《赤壁赋》中苏轼先是感叹人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再以“ ”一句哀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5)《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思而不学则殆。
16.(1)无食桑葚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池鱼思故渊
(4)渺沧海之一粟 (5)学而不思则罔
1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舶来品”;而庄子《逍遥游》中的“ , 。”两句也表达了与此近似的意思。
(2)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只盼望官职显达并借此打消晋武帝猜忌的句子是:“ , 。”
(3)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是:
“ , 。”
14.(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字是: , 。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3)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诗人都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情怀,李白诗中的“月”,是他思念的寄托,亲密的伙伴和理想的象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一句 “ ”就是借月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牵挂。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我寄愁心与明月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了诗人拄着拐杖在田园缓缓行走的一句诗是“ 。”
(2)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 ”的浩渺烟波。它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 ”的绵绵愁情,也有辛弃疾“ ,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
16.(1)策扶老以流憩。
(2)落霞与孤鹜齐飞 凌万顷之茫然 暮霭沉沉楚天阔 休说鲈鱼堪脍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5分)
(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湘夫人》中的“ , ”,以白描手法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意境。
(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由已及彼,体现两人心心相印的句子是: ,
。
16.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 ”。
(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 ”
(3)庄子在《逍遥游》中描写宋荣子毁誉不惊,不因外界评价而影响自己情绪的两句是“ , 。”
16.
(1)昆山玉碎凤凰叫。
(2)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