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都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却说“_______” 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情。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人比黄花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境默写的题目。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陟罚”“宜”“蜉蝣”“渺”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煜《虞美人》一词中将愁丝形象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纶”不要误写为“伦”。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周瑜风度翩翩,用兵如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 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天的无限广阔。
(3))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宋文帝北伐失败来咏叹南宋近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风度翩翩,用兵如神”“江天的无限广阔”“借宋文帝北伐失败来咏叹南宋近事”,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纶”“樯橹”“嘉”“胥”的写法。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欢乐场景描写,表达百姓忘却国耻安于民族统治的现象。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学与思’的关系”“琵琶女出场犹豫不决”“欢乐场景描写”,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须臾”“佛狸祠”的写法。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2)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__》)
(3)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传说柳永的《望海潮》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雨霖铃》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情真意切,不忍离别。
(6)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蔺相如的门客们投奔他的原因的那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料峭春风吹酒醒 瑞脑销金兽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中重点的字词有“料峭”“叠巘”“噎”“亲戚”。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正式演奏开始之前准备过程的两句诗是:“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__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3)《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万物各有所主,对于非已所有的事物应持的态度是:“ ”。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演奏开始之前准备过程”“烦闷失意,走投无路”“非已所有的事物应持的态度”,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忳”“郁邑”“侘傺”的写法。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心情。
(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是
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__的原因是_________。
(4)《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佛狸、祠、鸦、焉、省、拂、贤。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 , ”。
(2)《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欢乐,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很短暂,人活在世界上就像一种仅能存活一天的生物的句子是“ ”。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青梅竹马”“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活在世界上就像一种仅能存活一天的生物”。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心志,掷地有声。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表明心志,掷地有声”“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2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 _____________”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而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而死的将士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 _____________ ”,则传达出一种凛然阳刚之美。
下视其辙,登高而望之;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辙、既、兮、刚、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