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写山崩地陷后,在绝壁上凿孔架木筑成的通道像登天的梯子,极富浪漫色彩。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的意思。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只是朱颜改。”
(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3)雕栏玉砌应犹在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摧”“栈”不要误写为“催”“践”。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风流余韵,经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无案牍之劳形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惘”“牍”不要误写为“罔”“椟”。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妙地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含蓄的解答了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写景喻情,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乐景衬哀情,借历史影射现实表达辛弃疾的哀伤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形容愁,总是极言其多,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代之。
(5)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反问句强调自己避让廉颇并不是真正害怕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赞叹山河美景并承接上文,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论述老师与弟子的关系时认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要贤于弟子,二者仅仅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别而已。
(8)《锦瑟》中李商隐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白居易用两个比喻句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过秦论》中,贾谊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武力扩张领土巩固边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0)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佛狸”“乍”。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给门下舍人解释自己为何一再忍让廉颇的原因是: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 。(苏轼《定__》)
(7)杜甫《登高》一诗中作者表达世事艰难,自己命途多舛,穷困潦倒,无酒可喝,心中愁闷无法宣泄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一尊还酹江月 (2)烽火扬州路 (3)莫道不销魂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玉簪螺髻 (6)一蓑烟雨任平生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者都有。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尊”“酹”“烽火”“销魂”“簪”“蓑”等。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 《蜀相》
(2)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 《夜归鹿门歌》
(3)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5)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
(6)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 长使英雄泪满襟 (2) 惟有幽人自来去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乾坤日夜浮 (6) 大块假我以文章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襟”“幽”“事”“乾坤”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记忆,避免笔误。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__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苏轼《定__》)
(3)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__》)
(4)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7)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8)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9)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
相如虽驽 何妨吟啸且徐行 料峭春风吹酒醒 忧愁风雨 烽火扬州路 却是旧时相识 东篱把酒黄昏后 善假于物也 惟江上之清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驽”“料峭”“惟”的写法。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侧面描写客人的箫声极具感染力来表达自己此时内心的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历史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幽壑”“嫠”“鉴”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日夜操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哪两句来批评:____,____。
(3)《短歌行》中,曹操有一统天下的大志,他借用典故表达自己要热烈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贤才心悦诚服地为他效力,这个典故是:________。同样是有大志的陶渊明,因感于官场的__,不愿同流合污,毅然回归田园,把自己入官场比喻成: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表明要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在这条路上,他表示要禁受挫折,宁死不屈,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一句是:__________。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周公吐哺 误落尘网中 (4)伏清白以死直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夙”“寐”“靡”“虚诞”“殇”“哺”等。
7.填空。
⑴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
⑵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⑶ 王曰:“善。”乃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⑷ 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出师表》)
⑴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⑶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⑷以咨诹善道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徵”“诹”不要误写为“微”“取”。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命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 取义者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 “生命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复”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