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2)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提出“所欲有甚于生者”和“ 这两种人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逆境对于人的激励作用引申到国家的政事,提出了“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观点。
(4)《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民弗从也。”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自己原先的志趣。
(7)陶潜《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并怡然自乐。”
(8)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后,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季肃杀凄清的特点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 ”
(9)韩愈《杂说》中,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10)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 。”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填空题
时间:2021-01-08 09:06:38
免费下载:《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卷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2)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提出“所欲有甚于生者”和“ 这两种人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逆境对于人的激励作用引申到国家的政事,提出了“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观点。
(4)《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民弗从也。”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自己原先的志趣。
(7)陶潜《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并怡然自乐。”
(8)郦道元《三峡》中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后,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季肃杀凄清的特点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 ”
(9)韩愈《杂说》中,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10)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 。”
本题关键词:《永不长大的孩子》,1分子糖原,五子牌补精粉(原名:五子补精),Ⅹ因子的缺乏症,孔子,补体分子,认知目的论,不可预见准备金,MHC-1类分子,科学原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