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以八千岁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境界,天地万物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游于无穷,达到逍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
(7) 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9) 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14)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 ,晚有儿息。
(1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__________________ 。
(16) 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17) 诏书切峻,______________。
(18) 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 。
(19) _____________ ,宠命优渥。
(20)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___________________ 。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4)(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5)悟已往之不谏 (6)舟遥遥以轻飏 (7)眄庭柯以怡颜 (8)景翳翳以将入 (9)乐夫天命复奚疑 (10)烟光凝而暮山紫 (11)钟鸣鼎食之家 (12)舸舰迷津 (13)落霞与孤鹜齐飞 (14)门衰祚薄 (1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6)茕茕孑立 (17)责臣逋慢 (18)不矜名节 (19)过蒙拔擢 (2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蟪蛄”“ 逋”。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 。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 。
(6)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 。
(7)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
(1)击空明兮溯流光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亦足以畅叙幽情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潦倒新停浊酒怀 (6)幽咽泉流冰下难 (7)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击、溯、废、畅、叙、幽、膺、坐、潦、浊、幽、已、惘。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表现主人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为我们创造了种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送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不舍;王勃则打破时空界限,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豁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同是咏雪,柳宗元咏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郁闷;岑参则“妙手回春”,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暖蓬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所交往之人博学高雅”“乐观豁达”“温暖蓬勃”,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鸿儒”的写法。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内心充满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彭祖”“始”“琵琶”等。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超然物外”“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酾”“槊”的写法。
20.(1)《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 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时,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中易错的字“寥廓”“萧”。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甫《望岳》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逍遥游”“不怕困难,敢于攀登”,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凌”的写法。
19.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 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2)荀子《劝学》强调博学、自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师说》中韩愈认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博学、自省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知”的写法。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太”“艰”不要误写为“叹”“坚”。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8.根据语义补写句子
(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的景物特在,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潦、暮、期、僮、茕等。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