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学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词语在2010年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B: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枣庄冬春二日游以莲青山滑雪场、盈泰温泉度假村、台儿庄古城为依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枣庄、亲近枣庄、认识枣庄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和纲领性文件。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从呀呀学语到初识句读,他从曲径通幽绿树蓊郁红荷映日的朗润园走出了绚丽人生的第一步。 B:感恩,大都是一种自发式的觉悟。觉悟是一种幸运的突破,若无点拨,也许会一辈子蒙敝在__混沌的世界中。 C: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文化就一定会展现出异彩纷呈、共同繁荣的灿烂前景。 D:钱谦益的诗歌造诣确实达到了近代不可逾越的高度,但当一个人被历史唾弃后,哪怕他有再美的文字,也会为人所不耻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25字以内)
在干旱荒苦的沙漠戈壁,总能看见骆驼艰难跋涉的情形;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常能看见狮子奔跑捕猎的情形;
在哭声阵阵的医院产房,总能看见婴儿熟睡可爱的情形。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用它们比喻人的精神的三个发展阶段。据此你能概括一下它们的特点吗?
第一阶段:人要像骆驼,
第二阶段:人要像狮子,
第三阶段:人要像婴儿,
吃苦负重;刚健勇猛;纯真无邪。(言之有理即可)(6分)
解析:
略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劝谏,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B:彼且奚适也? 它将要去哪里呢? C: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外采取连衡的策略来打击诸侯.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请用精彩生动、富于个性的语言,对名著中的人物事迹进行概述,并对他们作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玛蒂尔德:她,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为了一次夜会令人陶醉,为了一次出类拔“萃”,经受了十年磨难,承受着巨大痛苦,丧失了美妙青春。她是一个被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请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个,写一段话,全段不要超过100字。
翠翠 林黛玉 鲁侍萍 桑地亚哥 哈姆雷特
先概述人物事迹(叙),后对人物作出准确评价(议),语言精彩生动即可得满分。
解析:
略
下面几首写到秋天的诗词,根据作者表达的情感色彩,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李清照的《声声慢》-杜甫的《登高》 B:杜牧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 C:李清照的《声声慢》-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 D: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 -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
下面是民航总局负责人给旅客的致歉信。请你本着语言简明得体的原则加以修改。
①你们的来信收到了,我衷心地感谢你们的来信。××民航局对于5月3日抵达北京的②旅客们,如此不负责任,是③天理不容的,我即④指令总局运输服务公司⑤对××民航局对旅客不负责任的事彻底追查,并对他们采取⑥最严肃的处理。我向你们⑦致谢。你们的批评,是⑧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希望今后对我们继续监督和帮助!
此致
敬礼!
①句删除。③改成“不允许”。⑤改为“对该事彻底追查”。⑥改成“相应处理”。⑦改成致歉。
解析:
略
指出各句加点词的活用方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仿照画线句子造句,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示例: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幽、感天动地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像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姥吟留别》?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解析:
首句是一个紧缩复句,以下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主要是让考生仿其结构,但不要求字数相等,大体相同则矣,并做到句子前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