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依据下列各句的提示性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1×5共5分)
(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风萧萧兮易水寒(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__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日生残夜.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 。(__《沁园春•长沙》)
(2)如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3)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12(1)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__《沁园春•长沙》)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兵败。
(3)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16.(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封狼居胥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的句子是:“ , ,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 , ”写出了让自己流连忘返的山间的春夏美景。
16(1)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辞官归家后,面对繁荣滋长的万物,感慨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两句是
, ”。
18.(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 , 。
⑵《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
16.⑴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⑵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16.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5分)
中国古代文人受到孔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明显影响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如屈原在《离骚》中说道自己经常慨叹流泪,就是因为(1) ,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孟子也十分关注一个国家的兴衰,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方面说明了导致__的原因:(2) ,(3) 。而面对人生的失意,有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出一种豁达思想,在庄子《逍遥游》中就有相似的句子“(4) ,(5) ”。
16.(1)哀民生之多艰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5)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2)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针对当时不重师道的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也提出了与之相近的“ , ”这一择师标准。
(3)《泊秦淮》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 ”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了凄冷的气氛。
16.(5分)
(1)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烟笼寒水月笼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