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2分)

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__亭上的点点残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作了民族的魂魄。

几百年的潮涨潮落  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21分)

叙利亚的卖水人

龙 今

到位于沙漠地带的叙利亚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气候的干燥与闷热。喝下去的水,顷刻间便化成成串的汗,从额上淌下。

因为这样,叙利亚境内,不论大街小巷,不论白天晚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卖水人。他们卖的,不是糖浆冰水,而是新鲜的水果汁。最常见的,有橙水、柠檬水和萝卜水。这些新鲜果汁,价格便宜得叫人难以相信。比方说:“一杯以4只鲜橙榨出来的果汁,才卖新币 7毛钱,一杯以5条萝卜压成的萝卜水,才收新币9毛钱。据当地人告诉我:这些都是叙利亚盛产的水果,因为生产得多,价格也就贱了。

令我念念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为了吸引顾客,叙利亚的卖水人都出尽奇招地来装饰他们的摊位。记得有位卖橙水的,把浑圆的橙堆得好像一座小山一样高,“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橙与花相互争艳。另有位卖萝卜水的,把他又肥又大的萝卜叠成一个奇特的图案,惹人驻足而观,这一观,当然便得“破财而欢”了。

最最可爱的,是一些吹笛子的卖水人。他们或站在购物中心,或站在马路旁边,身上挂着一个形似葫芦的巨型铝制水壶,手执笛子,放在嘴边,“咿咿唔唔”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当你经过他身边时,他会用眼睛向你说话:“来吧,来吧,这么热的天气,来喝一杯水吧!”试问,你能抗拒这样的__吗?浸浴在笛子柔美的声音里,喝着从铝壶里倒出来的冰冷的酸柑水,你会觉得,整颗心都凉了起来。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也叫人感动莫名。离我所下榻的旅舍不远处,有一摊卖柠檬水的,摊主是个脸上稚气尚未脱尽的年轻人。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早晚经过那儿时,我总要停下来喝上两大杯,一天两趟,4杯,加上孙子的,总共8杯。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说:

“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听了这话,我恍惚间以为错误地闯入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了,但定睛一看,站在眼前的,却只是现代的一位卖水人――叙利亚一位笑口常开的卖水人……

11.第四段文字在结构上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它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4分)

12.文中说吹笛子的卖水人“最可爱”,那么他们的可爱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简述。(2分)

13.“你会觉得,整颗心都凉了起来”,能让整颗心都“凉”起来的,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章最后一句中“笑口常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

15.“这些都是叙利亚盛产的水果,因为生产得多,价格也就贱了。”如果用一句话表达相反的意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有(多选)(4分)

A.叙利亚水果汁价格便宜的原因是叙利亚盛产水果,水果一多,价格也就贱了。

B.卖水人“出尽奇招”并不完全为招徕顾客,那也是卖水人的一种自娱自乐方式。

C.吹笛子的卖水人一般是没有摊位的流动商贩。

D.卖柠檬水的摊主是一位年轻人。

11.承上启下 念念难忘

12.可爱之处在于吹笛子的卖水人以其自身的素质吸引了顾客,使顾客在一种音乐的氛围中感到“水”的美味。

13.冰冷的酸柑水 笛子柔美的声音

14.不能。表现卖水人的热情好客和浓郁的人情味。

15.“物以稀为贵”

16.ACD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8.选段空白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4分)

①A.仿佛 B.好像 C.大致 D.大约

②A.真  B.像  C.确 D.怕

9.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2分)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10.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2分)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8.解析:①联系前文看,祥林嫂给用什么堵住了,不是凭视觉看到而是靠听觉感受,所以当选D项。②因为是“窥探舱里,不很分明,所以不是“真”“确”,也不是表估计的“怕”。

答案:①D  ②B

9.解析: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

答案:B

10.解析: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

答案:A

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然(sǒn)  负(jiù)  陷(yōu) B:新(zhèn) 倔(jiàn)  炮(luò) C:草(kē) 享(xīn)   荸(qí) D:骨(luǒ) 种(miù) 朱(tà)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①“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2.画线②“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__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3.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__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4.画线④中“惊醒”的含义是: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1、D 2、D 3、C 4、A

“你放着,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喝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了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神权压力下的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__。

《祝福》的主题是: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制度。 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阶级根源。 D:通过这一悲剧,猛烈地抨击了__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解放。

《祝福》前后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填空,并说说所填词语表现的意义。

第一次逃到鲁镇时的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但两颊

第二次到鲁镇时的肖像: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了。

临死前的肖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黄中带,而且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似的;只有那眼珠(11)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1)青黄:这是生活磨难的标记,是苦难的经历在其脸上留下的痕迹。

(2)却还是红的:表明这年轻的妇女还有青春的活力。

(3)仍然:表明她二次丧夫戴孝。

(4)消失了血色:祥林嫂经过又一次打击后,青春的活力已消失。

(5)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夫死子亡被赶出家门后内心的悲痛。

(6)全白:外貌已经衰老不堪。

(7)瘦削不堪:“削”写出了瘦的程度,表明此次打击实在沉重。

(8)黑:“黑”写出了脸色的难看,祥林嫂已被折磨得不象人样了。

(9)消尽:既表现出长期受折磨的过程,也表明她已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10)木刻: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已变得麻木,像死了一般。

(11)间或:只有眼珠偶然转动一下表明她还活着,更多的时候是像死了一样。

课内阅读: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8、解释下列词语:

⑴歆享: ⑵牲醴 ⑶香烟 ⑷蹒跚

9、这段文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10、从全文的角度简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8、⑴神灵享用祭品。⑵这里指祭祀用的酒肉。⑶香烛的烟火。⑷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作盘跚。

9、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和社会__的强烈愤慨之情。反语和讽刺手法,用“天地圣众”“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来讽刺封建礼教对人的欺骗和精神愚弄,揭露了社会的__,所谓的“祝福”只是对有钱人的祝福,如祥林嫂一样的穷苦人是无“福”可言的。

10、照应小说的题目和开头,“祝福”时的热闹喜庆与祥林嫂之死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下列各句中,对《祝福》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抨击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压榨,暴露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制度的邪恶。 B: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作品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来表现地主阶级虚伪、欺诈的反动本质,指出了地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严重对立,是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 D: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抨击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指出封建制度是__劳动妇女的社会毒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