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3—15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84.2%。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很了解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从没听过

初中(%)

高中(%)

16.3

13.9

59.6

74.3

24.0

11.9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无所谓

别人先骂,可以回骂

无论如何

不该骂人

其他

初中(%)

高中(%)

9.6

6.9

5.8

8.9

72.1

63.4

12.5

20.8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不用

应该用

半真半假

其他

初中(%)

高中(%)

25.0

21.8

16.0

15.8

45.0

53.5

14.0

0.9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违法的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说明网络技术高

其他

初中(%)

高中(%)

54.8

70.2

31.7

25

8.7

1.9

4.8

2.9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违法的

无所谓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其他

初中(%)

高中(%)

30.7

28.4

22.8

14.7

39.6

53.9

6.9

2.9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生、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其它”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3、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

A. 有助于人们准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 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4、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

A. 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 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律责任感不强。

15、简答题: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划线处“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6分)

答: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8:34:01 免费下载:《》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3—15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84.2%。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很了解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从没听过

初中(%)

高中(%)

16.3

13.9

59.6

74.3

24.0

11.9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无所谓

别人先骂,可以回骂

无论如何

不该骂人

其他

初中(%)

高中(%)

9.6

6.9

5.8

8.9

72.1

63.4

12.5

20.8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不用

应该用

半真半假

其他

初中(%)

高中(%)

25.0

21.8

16.0

15.8

45.0

53.5

14.0

0.9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违法的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说明网络技术高

其他

初中(%)

高中(%)

54.8

70.2

31.7

25

8.7

1.9

4.8

2.9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违法的

无所谓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其他

初中(%)

高中(%)

30.7

28.4

22.8

14.7

39.6

53.9

6.9

2.9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生、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其它”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3、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

A. 有助于人们准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 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4、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

A. 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 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律责任感不强。

15、简答题: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划线处“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6分)

答:


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3—15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

本题关键词:贷前调查报告,生态现状调查,个案调查,调试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批复,事故调查报告时限,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个案调查法,噪声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