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级受灾人群主要是指()。

A:死难者家属 B:伤员 C:幸存者 D:医疗救护人员

救生圈使用时,应抛向()。

A:遇险者的所处位置 B:遇难者的前面 C:遇难者的上风、下流

在“5. 12”地震的生命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使用的红外生命探测仪和音频生命探测仪

A:向幸存者发出多种信息 B:向幸存者发出不同信息 C:分别收集幸存者发出的多种生命信息 D:分别收集幸存者发出的某一种生命信息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游轮因突遇龙卷风,在湖北监利水域沉没。截至6月8日止,现场己搜寻到遇难者遗体432具。为确保亲属能准确无误地认领遗体,需根据以下哪项进行确定

A:遇难者身上的服饰 B:遇难者与家属的DNA比对结果 C:遇难者的体貌特征 D:遇难者随身携带的物品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这个女孩是汶川地震死难者中幸存者。 B: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他个子虽然不高,精神却很好。 D:保尔仅仅因为撒一些烟丝在牧师的面粉里,牧师知道后就把他开除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__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__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B.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C. 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D. 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B. 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C. 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D. 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 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12.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10.D

11.CE

12.①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②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③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忠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

【解析】

10.试题分析:“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议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1.试题分析:A项,“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与原文不符。B项,“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与原文不符。D项,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理解错误。

12.试题分析:从表达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提醒人们不要忠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作答。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此题从表达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提醒人们不要忠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作答

25.阅读下列长句,根据要求填空。

9月2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表决均以超过三分之二的表决结果推翻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允许“9·11”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法案的否决。针对“‘9•11’事件受害者起诉沙特政府”,奥巴马和美国国会分别是怎样的态度?

(1)奥巴马: 。(只填两个字)

(2)美国国会: 。(只填两个字)

(1)反对   (2)支持

【解析】

试题分析:概括语段内容,分析长句子的意思,抓住“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允许‘9•11’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法案的否决”可知,奥巴马是反对;“表决均以超过三分之二的表决结果推翻”可知,美国国会是支持的。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抓住“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允许‘9•11’事件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起诉沙特政府法案的否决”可知,奥巴马是反对。

21.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12月13日,中__、全国__、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仪式上,中____、__、中央____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代表、13岁的阮泽宇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是首个国家公祭仪式的重要内容。据设计者介绍,国家公祭鼎的设计亦有数字寓意,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 1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2分)

(2)对于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并给出两点理由,言之成理,80字左右。(3分)

21.(1)__等为国家公祭鼎揭幕。(2分)

(2)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意义重大,既是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与深切缅怀,更是对生者的警醒与鞭策,它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从而使得我们奋发图强,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3分)

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