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它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它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它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 军:军队 B: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希望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高兴 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鲰生说我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D: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B: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C: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D:项王未有以应(同“已”已经)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党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 ⑤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常以拔剑撞而破之 ⑨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A:①③④/②⑤/⑥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⑨ D:③⑥/④⑤/①②/⑦⑧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6.下列各句中划线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伯说,与郑人。 盟:结盟

1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沛公安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是寡人之过也

1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19.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6.C

17.B

18.D

19.

(1)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2)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济:渡河。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D判断,C被动。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D“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文中无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