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邵洵美——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化人

李乃清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身为诗人、翻译家、出版活动家的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这位邵公子衣袂飘然,气度非凡,且出身名门。祖父邵友濂曾出任上海道台,外祖父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洋务大员,嗣外祖父李鸿章更是声名显赫的朝中第一大员。邵洵美妻子盛佩玉,乃盛宣怀的孙女。百年前的上海滩,盛家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邸,既有奢华生活,又有诗书传统。

邵洵美与表姐盛佩玉家丧之后偶遇相识,他偷拍了她的照片,又写了情诗,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本名邵云龙的他,见《诗经》中有“佩玉琼琚”,就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对盛佩玉的爱慕。1927年,邵洵美与盛佩玉在卡尔登饭店举行婚礼,盛况空前。文艺界名流郁达夫、徐志摩、刘海粟等都来祝贺。刊于《上海画报》封面“留英文学家邵洵美与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俪影”的结婚照一时成为流行上海滩的时髦。

邵洵美倾心倾力出版事业,写诗、撰文,开书店,印杂志,办印刷厂,先后出版《狮吼》、《金屋》、《新月》、《诗刊》、《时代》画报、《论语》半月刊、《人言周刊》、《万象》等十几种刊物,1938年又积极出版抗日杂志《自由谭》等,前后几十年,万贯家财基本是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出版事业而耗尽的。上海沦陷期间,邵洵美坚决不写辱国汉奸文字,尚在丝丝苦闷中,寄情于小小方寸之间。1943年3月1日到4月30日,短短两个月间写下整整60篇《中国邮票讲话》,邵洵美按历史的沿革、结合中国邮政史,从大清国的第一张邮票讲到民国(战前)最后一张,每日一篇,产量之大,使人惊叹。抗战胜利后,邵洵美参加“新光邮票会”,后任荣誉顾问。在邮票展览会上欣然展出他珍藏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邮界极大轰动。

1949年以后,邵洵美的精力基本花在翻译上.先后译出《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家庭与世界》、《玛丽·巴顿》和《汤姆·莎耶侦探案》等文学作品。其翻译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英国浪漫主义诗剧翻译方面,他译的拜伦、雪莱、泰戈尔等人的诗作“译笔华美而熨帖,才气纵横”。

早在30年代初,邵洵美为适应《论语》半月刊的幽默特性.还风趣地运用吴侬软语翻译了美国畅销小说《碧眼儿日记》 (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第一句便是:“巴黎是好得来。陶老三(Dorothy)昨日搭奴一淘到仔巴黎哉,真正好得来。法国人实头好得来。”能够体会苏州话妙趣的上海人读到这篇译文拍案叫绝。翻译家李文俊回忆:“1957、58年我当小编辑时,曾慕名向他约译过几个短篇,包括欧斯金·考德威尔的短篇小说与杰克·伦敦写的两段回忆录,也因此曾与邵先生通过几次信。光是那一手钢笔字便很遒劲俊秀,极有个性。从他当时交来的译稿看,他对原文理解准确,文笔优美,完全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洵美先生从中译英亦有佳作。如沈从文《边城》中的精采章节《翠翠》,便曾由他与项美丽合作译出,比开国后所出的英文全译本早了许多年。”

进入新时代后,邵由名门公子脱胎换骨为“编外”翻译人员。昔日唯美轻盈的生活不复存在,且变得越来越沉重。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入牢中,三年饥馑的狱中生活,把他折磨成了另一个人,女儿邵绡红见到他时都快认不出了:“我最后见到的爸爸,是一个饥饿、衰弱、斑白头发、面庞紫乌、上气不接下气、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人。只有他一眨一眨跳动的右眼才捉住我的回忆,叫我一阵阵心酸。”

据他的老友秦鹤皋回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浩劫发动了,王科一(青年翻译家,曾译有《傲慢与偏见》等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先后进了牛棚,一切行动都受监督。其后间接听到洵美曾两次病危住进了医院、大约是在l968年年初,洵美家人不知通过怎样的渠道传话告诉我和王科一,洵美渴望我和王去见他一面。王科一冒万难而去了,还带去饼干和水果各一包,我则始终未去。在雪中送炭的友谊方面.我不如王科一多矣。1 968年3月,王科一无端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大帽子。王被批斗的当天深夜,在家中厨房里用煤气愤而自杀。洵美于事后闻此凶讯,为之大恸。一个月后,他也追随王于地下了,哀哉!

邵洵美曾被鲁迅讥为“富家赘婿”;施蛰存则说:“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洵美气度飘然,其祖父外祖父及嗣外祖父声名显赫,加上妻家豪门贵邸,势必使他成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B.传记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通过直接叙述和他人同忆转述的方法,真实亲切地呈现了邵洵美一生的主要业绩。

C.抗战时期,邵洵美将自己的精力转移至中国邮票的研究:抗战结束后,他展出珍藏多年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了轰动。

D.传记再现了邵洵美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特别是现代翻译界的伟大成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E.__中,王科一和邵洵美先再进了牛棚。王科一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帽子含冤自杀,接着邵洵美两次因病住进了医院。

(2)邵洵美的翻译成绩显著,其翻译的风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

(4)施蛰存评价邵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请结合邵洵美的生平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贫富与理想成就的看法。(8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8:16:46 免费下载:《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邵洵美——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化人

李乃清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身为诗人、翻译家、出版活动家的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这位邵公子衣袂飘然,气度非凡,且出身名门。祖父邵友濂曾出任上海道台,外祖父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洋务大员,嗣外祖父李鸿章更是声名显赫的朝中第一大员。邵洵美妻子盛佩玉,乃盛宣怀的孙女。百年前的上海滩,盛家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邸,既有奢华生活,又有诗书传统。

邵洵美与表姐盛佩玉家丧之后偶遇相识,他偷拍了她的照片,又写了情诗,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本名邵云龙的他,见《诗经》中有“佩玉琼琚”,就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对盛佩玉的爱慕。1927年,邵洵美与盛佩玉在卡尔登饭店举行婚礼,盛况空前。文艺界名流郁达夫、徐志摩、刘海粟等都来祝贺。刊于《上海画报》封面“留英文学家邵洵美与盛四公子侄女佩玉女士新婚俪影”的结婚照一时成为流行上海滩的时髦。

邵洵美倾心倾力出版事业,写诗、撰文,开书店,印杂志,办印刷厂,先后出版《狮吼》、《金屋》、《新月》、《诗刊》、《时代》画报、《论语》半月刊、《人言周刊》、《万象》等十几种刊物,1938年又积极出版抗日杂志《自由谭》等,前后几十年,万贯家财基本是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出版事业而耗尽的。上海沦陷期间,邵洵美坚决不写辱国汉奸文字,尚在丝丝苦闷中,寄情于小小方寸之间。1943年3月1日到4月30日,短短两个月间写下整整60篇《中国邮票讲话》,邵洵美按历史的沿革、结合中国邮政史,从大清国的第一张邮票讲到民国(战前)最后一张,每日一篇,产量之大,使人惊叹。抗战胜利后,邵洵美参加“新光邮票会”,后任荣誉顾问。在邮票展览会上欣然展出他珍藏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邮界极大轰动。

1949年以后,邵洵美的精力基本花在翻译上.先后译出《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家庭与世界》、《玛丽·巴顿》和《汤姆·莎耶侦探案》等文学作品。其翻译成绩主要体现在对英国浪漫主义诗剧翻译方面,他译的拜伦、雪莱、泰戈尔等人的诗作“译笔华美而熨帖,才气纵横”。

早在30年代初,邵洵美为适应《论语》半月刊的幽默特性.还风趣地运用吴侬软语翻译了美国畅销小说《碧眼儿日记》 (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第一句便是:“巴黎是好得来。陶老三(Dorothy)昨日搭奴一淘到仔巴黎哉,真正好得来。法国人实头好得来。”能够体会苏州话妙趣的上海人读到这篇译文拍案叫绝。翻译家李文俊回忆:“1957、58年我当小编辑时,曾慕名向他约译过几个短篇,包括欧斯金·考德威尔的短篇小说与杰克·伦敦写的两段回忆录,也因此曾与邵先生通过几次信。光是那一手钢笔字便很遒劲俊秀,极有个性。从他当时交来的译稿看,他对原文理解准确,文笔优美,完全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洵美先生从中译英亦有佳作。如沈从文《边城》中的精采章节《翠翠》,便曾由他与项美丽合作译出,比开国后所出的英文全译本早了许多年。”

进入新时代后,邵由名门公子脱胎换骨为“编外”翻译人员。昔日唯美轻盈的生活不复存在,且变得越来越沉重。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入牢中,三年饥馑的狱中生活,把他折磨成了另一个人,女儿邵绡红见到他时都快认不出了:“我最后见到的爸爸,是一个饥饿、衰弱、斑白头发、面庞紫乌、上气不接下气、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的老人。只有他一眨一眨跳动的右眼才捉住我的回忆,叫我一阵阵心酸。”

据他的老友秦鹤皋回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浩劫发动了,王科一(青年翻译家,曾译有《傲慢与偏见》等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先后进了牛棚,一切行动都受监督。其后间接听到洵美曾两次病危住进了医院、大约是在l968年年初,洵美家人不知通过怎样的渠道传话告诉我和王科一,洵美渴望我和王去见他一面。王科一冒万难而去了,还带去饼干和水果各一包,我则始终未去。在雪中送炭的友谊方面.我不如王科一多矣。1 968年3月,王科一无端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大帽子。王被批斗的当天深夜,在家中厨房里用煤气愤而自杀。洵美于事后闻此凶讯,为之大恸。一个月后,他也追随王于地下了,哀哉!

邵洵美曾被鲁迅讥为“富家赘婿”;施蛰存则说:“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邵洵美气度飘然,其祖父外祖父及嗣外祖父声名显赫,加上妻家豪门贵邸,势必使他成为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B.传记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通过直接叙述和他人同忆转述的方法,真实亲切地呈现了邵洵美一生的主要业绩。

C.抗战时期,邵洵美将自己的精力转移至中国邮票的研究:抗战结束后,他展出珍藏多年的《红印花绿加盖》,引起了轰动。

D.传记再现了邵洵美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特别是现代翻译界的伟大成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E.__中,王科一和邵洵美先再进了牛棚。王科一被戴上五顶莫须有的帽子含冤自杀,接着邵洵美两次因病住进了医院。

(2)邵洵美的翻译成绩显著,其翻译的风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6分)

(4)施蛰存评价邵洵美是个好人,“富而不骄,贫而不丐”。请结合邵洵美的生平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贫富与理想成就的看法。(8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邵洵美——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化人    李乃清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

本题关键词:严重低血糖,低温界面,低级路面,高低屋面,面神经的味觉,严文井,体重低下,下面层,表面清扫,表面清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