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要彻底解决造假售假的丑恶现象,就必须下决心__________滋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②这幅画是我在大学读书时恩师____________的,多年来,虽四海漂泊,但我一直珍藏着它。③“综合”科考试,它_________三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体现不同学科间的有机联系。
A:铲除 惠赠 不是 B:根除 馈赠 不只是 C:根除 惠赠 不是 D:铲除 馈赠 不只是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表现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在“万”中取“一”,以“一”包含、概括“万”,这就要求作者遵循特征概括的规律:以不全求全,以少总多,艺术家选取的题材,必须凝铸生活的深刻特征,能概括生活的丰富性和普遍性规律。艺术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画一落叶而知秋意如杀。 B: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画一落叶而知秋意如杀。 C:借一萌芽而绘如海春光,画一叶落而知秋意如杀。 D:借一芽萌而绘如海春光,画一叶落而知秋意如杀。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________________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②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__________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③餐饮与娱乐一体,算是雅的____________;放下筷子,高歌一曲,也堪称雅兴。
A:确立 审订 风格 B:确立 审定 风尚 C:建立 审定 风格 D:建立 审订 风尚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虽然他不断________球路,还是没能遏制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②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已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③为了使孩子更好的成长,家长与老师应加强联系,经常________情况。
A:变幻 置疑 勾通 B:变换 置疑 沟通 C:变换 质疑 勾通 D:变幻 质疑 沟通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 B: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学生,一个班不过十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C:你是今天来呢,还是明天来呢,或者决定不来了呢?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D:我们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扫除“黄、赌、毒”,打击假冒伪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为经济建设增强动力。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超市自选算是雅,虽________不许品尝偏下手抓则不高。(2)物质________上去了,精神________跟不上。(3)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________,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明示 软件 硬件 不耻 B:暗示 硬件 软件 不耻 C:明示 硬件 软件 不齿 D:暗示 软件 硬件 不齿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有道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 C: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 D:想俗都俗不下去,仍止不住雅气四溢,这应该说是“超高”之雅。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打界。于是有意给它们来个重新组合。 B: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相印生辉,又可相形见绌。 C: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 D:既是说,让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8~11题。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__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改动。)
8.第一段“‘超越自己’的追求”是指什么样的追求?请结合文意加以概说。
9.文章第二段在说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说明。
10.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11.结合全文,谈谈真正的母爱应包含哪些内容。
8.母亲以创造者的姿态关怀和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产生新意义的一种追求。
9.对比论证。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__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10.“忘我无私的母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一切,许多母亲只给人一种做到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11.在孩子身上表现出超越自我的关怀和爱,关心孩子的成长;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在分离后还能够继续爱孩子。
阅读课本1~4段,回答5~7题。
5.第2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6.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7.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5. C(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本来面目”带有比喻色彩,从上下文来看,应指婴儿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A、B项都不完全,D项没有抓住“本来面目”的比喻义来说。)
6.D(关键是对“消极”一词的理解。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7. B(文中第二、三段说,孩子生长、发育后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又说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据此可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