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2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轻度肿胀2个月,伴不规则低热,体温波动在37.8~38.5℃之间。有光过敏1年。化验血PLT56×109/L、WBC2.9×109/L,尿蛋白2+,ANAl;80s。目前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应是

A:非甾体抗炎药+甲氨喋呤 B: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C:非甾体抗炎药+雷公藤 D:非甾体抗炎药 E:糖皮质激素

女性51岁,口干、眼干1年伴间断双侧腮腺肿大,1个月来双下肢散在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全身关节痛,无明显关节肿。查体发现双下肢散在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120mm/小时,RF阳性1:640,ANA阳性1:320,γ-球蛋白、IgG、IgM、IgA均升高。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中最有意义的是

A: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B:唇腺病理检查 C:狼疮带试验 D:双手关节X线检查 E:淋巴结活检

女性51岁,口干、眼干1年伴间断双侧腮腺肿大,1个月来双下肢散在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全身关节痛,无明显关节肿。查体发现双下肢散在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120mm/小时,RF阳性1:640,ANA阳性1:320,γ-球蛋白、IgG、IgM、IgA均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淋巴瘤 D:过敏性紫癜 E:干燥综合征

女性51岁,口干、眼干1年伴间断双侧腮腺肿大,1个月来双下肢散在红色皮疹,同时伴有全身关节痛,无明显关节肿。查体发现双下肢散在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120mm/小时,RF阳性1:640,ANA阳性1:320,γ-球蛋白、IgG、IgM、IgA均升高。目前该患者治疗应选用

A:替代治疗 B:NSAIDs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免疫抑制剂 E:抗病毒治疗

患者,女性18岁,近1年来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半年来双手遇冷时苍白,伴有疼痛,继之发紫,阳光照射后面部皮肤易出现红斑并伴瘙痒,医生怀疑其患有SLE。7请问加上下列哪项检查结果,该患者即可诊断为SLE

A:ESR(+),RF(+) B:狼疮细胞阳性 C:尿蛋白(+++),ANCA(+) D:Coombs试验(+),PLT8×109/L,WBC3.0×109/L E:ANA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

患者,女性18岁,近1年来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半年来双手遇冷时苍白,伴有疼痛,继之发紫,阳光照射后面部皮肤易出现红斑并伴瘙痒,医生怀疑其患有SLE。7下列哪一项自身抗体与SLE精神状况有关

A:抗RNP抗体 B:PCNA C:抗Hu抗体 D:抗SSA抗体 E:抗Jo-1抗体

患者,女性18岁,近1年来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半年来双手遇冷时苍白,伴有疼痛,继之发紫,阳光照射后面部皮肤易出现红斑并伴瘙痒,医生怀疑其患有SLE。7下列哪一项检查提示SLE处于活动期

A:ANA呈斑点型阳性 B:抗SSA抗体 C:C3、CH50降低,CIC升高 D:抗Sm抗体阳性 E:RNP抗体高滴度阳性

女性患者,35岁。四肢近端肌肉疼痛、乏力伴眼睑部皮疹3个月。CK及CK-MM均明显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肌横纹消失,肌纤维间可见炎症细胞。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系统性硬化症 B:皮肌炎 C:干燥综合征 D:类风湿关节炎 E:系统性血管炎

女性患者,35岁。四肢近端肌肉疼痛、乏力伴眼睑部皮疹3个月。CK及CK-MM均明显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肌横纹消失,肌纤维间可见炎症细胞。该患者治疗首选药物是

A:糖皮质激素 B:氯喹 C:非甾体抗炎药 D:硫唑嘌呤 E:青霉胺

女性患者,35岁。四肢近端肌肉疼痛、乏力伴眼睑部皮疹3个月。CK及CK-MM均明显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肌横纹消失,肌纤维间可见炎症细胞。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应立即停用

A:硫唑嘌呤 B:非甾体抗炎药 C:糖皮质激素 D:氯喹 E:青霉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