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唯利是图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的做法。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推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径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却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再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都名正言顺地有了它的商业属性。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可惜,好景不长。本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过度商业化”却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刺激。“过度商业化”就是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笼,打着“怎么都行尸的旗号,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恶搞一切。各种齐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以文学论,阿• 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一些写作者为迎合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
窃以为,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它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令人担忧。“过度商业化”,正使“象牙塔”充满铜臭味,使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用笔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声,反映大众的疾苦和不幸,替他们呐喊;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我想,这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时刻牢记的。
珍惜文化的羽毛,勿使其因“过度商业化”而被织成一团垃圾,空耗了精神,也容易消磨观者对文化的信心。
(选自《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 日)
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虽然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径渭分明了,但还未走向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B.文化本身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有了商业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C.文学应该追求“精神属性”, “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而不是去迎合低级趣味。
D.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必然引发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
11 .根据文中信息,请概括文化的“过度商业化”的成因。(3 分)
12 .作者为什么要提出“珍惜文化的羽毛”? ( 3 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7:19:11
免费下载:《2012届高考语文名校试题汇编精讲: 论述类文本 合集(有详解) 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唯利是图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的做法。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推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径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却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再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都名正言顺地有了它的商业属性。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可惜,好景不长。本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过度商业化”却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刺激。“过度商业化”就是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笼,打着“怎么都行尸的旗号,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恶搞一切。各种齐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以文学论,阿• 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一些写作者为迎合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
窃以为,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它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令人担忧。“过度商业化”,正使“象牙塔”充满铜臭味,使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用笔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声,反映大众的疾苦和不幸,替他们呐喊;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我想,这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时刻牢记的。
珍惜文化的羽毛,勿使其因“过度商业化”而被织成一团垃圾,空耗了精神,也容易消磨观者对文化的信心。
(选自《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 日)
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虽然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径渭分明了,但还未走向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B.文化本身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有了商业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C.文学应该追求“精神属性”, “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而不是去迎合低级趣味。
D.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必然引发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
11 .根据文中信息,请概括文化的“过度商业化”的成因。(3 分)
12 .作者为什么要提出“珍惜文化的羽毛”? ( 3 分)
本题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文化学角度,文化性,雅文化,文化馆,茶文化,企业文化类型,企业文化目标,官僚式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