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B: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C: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D:外国戏剧中有悲剧也有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是悲剧,《威尼斯商人》、《阴谋和爱情》是喜剧。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B:《最后一课》《飞鸟集》《百年孤独》的作者依次为法国的福楼拜、印度的泰戈尔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8句,分四联,分别叫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D: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任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100字左右)

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曹操错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等事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


解析:

考察对小说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深刻理解能力。要根据其鲜明的性格结合作品中的典型事件概括归纳。

下列关于相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通过记述刘和珍等人的遇难过程,控诉段政府虐杀青年的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无耻流言,评述惨案给人的教训,激励人们奋然前行。 B:《小狗包弟》通过讲述小狗的悲惨遭遇及其留给作者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痛苦的反思历程,表现了敢说真话的勇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形象地描绘了梁实秋先生的风采,热情赞美了梁先生潜心学术,热心扶掖后学的精神,并表达了对梁先生的崇敬之情。 D: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著有《呐喊》《彷徨》《坟》《野草》《朝花夕拾》《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经》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骚》和《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 “乐府”。 D:《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使用了比兴的手法,通过表面的时序更替的描写,来喻指女子容颜的衰退和婚前婚后生活的巨大反差。

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B:诗风旷达,酷似杜甫,与晚唐的另一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称“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代表诗作有《清明》《赤壁》等,他的赋和古文也很有名。 C:王维,字摩诘,唐代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擅长写山水田园诗,散文也很有特色。《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散文是写给友人裴迪的一封信,充满了诗情画意。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龚自珍,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病梅馆记》同样抒发了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不满。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其中崔莺莺唱词“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一句中,“也么哥”为元曲中常用来加强语气的句末衬字。

B.《逍遥游》为《庄子》首篇,它开宗明义地表达了庄子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哲学观念。在该篇中,庄子赋予神话传说中的鲲鹏以新的意义,使它成为追求自由精神的象征。

C.“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来自于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它形象地写出了人本身的脆弱、渺小,深刻地揭示出人悲剧性的一面,流露出一定的悲观主义色彩。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并在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一般说来,尊称、敬称以及卑幼者对尊长者,称字;自称、谦称和尊长者对卑幼者,称名。

C


解析:

(“流露出一定的悲观主义色彩”错,该比喻同时也指出了人脆弱表象背后的高贵,因为人具有思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下列对《史记》内容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精彩的篇目之一。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语言生动。文中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兔死狗烹、风声鹤唳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B:《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的品德与才干。传文着重刻画了他们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完璧归赵”写了相如智,“渑池之会”写了廉颇勇。 C:《刺客列传》共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的故事。太史公站在审美与赞赏的角度来看待刺客的行为,认为侠客们做事都是目标明确,敢做敢当。 D:留侯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最得力的谋臣之一,也是刘邦善于任用人才的一个样板。他曾经刺杀过秦始皇,后来机缘巧合,他成为一个“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士。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__,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__。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B.在大街的尽头,一处黑魆魆的凹进去的地方,就看见了葛朗台的家。长年的失修,已经使门框上出现了好多洞眼,倒有几分像监狱的门口。

这是小说发生的背景:索漠小城不像巴黎那么繁华,房子看上去活像阴森的修道院,凄凉、衰败、枯燥。(《欧也妮·葛朗台》)

C.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 ,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D.欧也妮是巴尔扎克笔下的理想人物。她纯洁善良,温柔顺从。她渴望爱情并最终得到真情,拥有财富却被金钱吞噬,精神的寂寞使她只得在痛苦中求助于zōng jiāo 来解脱。(《欧也妮·葛朗台》)E.“我……我的脾气……现在我不生气……我想看见他,你把他喊回来。……我不再……”祖父说,他从被里伸出右手来,揩了揩眼泪。……祖父又催促觉慧道“你快去把你二哥喊回来。……,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我怕我活不长了……我想看看他,……看看你们大家。”

这是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为力挽高家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家》)

AD


解析:

A(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D(她渴望爱情却未能得到真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