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
A:孙权刚下定决心共同抗曹,周瑜就觉得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决定杀他。鲁肃不肯,建议派诸葛瑾去招孔明事吴。诸葛瑾到驿亭见孔明,孔明知道他的来意,反说诸葛瑾。诸葛瑾无功而返,周瑜大怒,杀了瑾全家。 B:关羽与黄忠大战于长沙城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又大战,关羽正要施展拖刀计,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关羽让黄忠换马再战。因感激关羽义气,第二天黄忠连续空射,于是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救下了黄忠,又杀了韩玄,出城投拜,关羽遂得长沙。 C:庞统一心争功,不听众人劝阻,要从小路攻雒城。七夕这日,行前,刘备见庞统马不好,就将自己的白马换给他。张任伏兵在落凤坡,见骑白马的人来,以为是刘备,就大放箭,可怜庞统死在乱箭之下,年仅36岁。 D:诸葛瑾赴成都哭求孔明还荆州,孔明又哭求刘备。刘备就写书与关羽令他交割三郡,关羽不肯。陆逊请关羽于陆口赴宴,企图杀之。关羽只身一人前去赴宴,席间谈笑自若,又佯醉扣住鲁肃的手,扯至江边。关平飞船来接应,关羽平安归去。 E.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想采用华歆之计除掉曹植,限其七步作诗,曹植行七步而诗成。但曹丕又嫌迟,并要求以“兄弟”为题应声为诗一首,曹植竟然当即口占一诗:“煮豆燃豆萁,同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也潸然泪下,又有母亲卞氏求情,就暂且贬曹植为安乡侯。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宝玉在冯紫英家见到蒋玉菡,十分喜欢,得知他就是有名的小旦琪官后,更是高兴,即刻解下北静王送的茜罗香巾相赠,琪官也将玉玦扇坠送给宝玉。
B.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枉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建议“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还说不久家里有喜事。
C.姑苏仁清巷的甄士隐是个乡宦,祖上是做官的,家底殷实,但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资助暂寄在葫芦庙里以卖字作文为生的贾雨村上京赶考。后来他女儿英莲被拐,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他又遭岳父欺诈数落,就跟随一跛足道人出家了。
D.宝玉挨打后,黛玉到怡红院看望。黛玉见到宝玉后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 气噎喉堵,更觉厉害。
E.海棠诗社,由探春发起。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李纨出题,迎春限韵,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简答题。(l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提出的问题。
“……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
“里面的”和“外面的”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呢,请简述。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这一章中,孔子强调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君子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一个有仁德修养的君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不能离开了仁,否则就没办法出名了。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请简要阐述。
【小题1】AD
【小题1】是龄官和宝玉。(1分)蔷薇架下,龄官手里拿着簪子痴痴划地,一面悄悄流泪,(1分)蔷薇架外,宝玉痴痴随着簪子的起落,在手心里摹写,猜是“蔷”字,心生同情。(2分)一阵雨来,宝玉提醒她身上湿了,龄官却误当他是丫头,宝玉发现自己也淋湿了,便跑回怡红院。(1分)
【小题1】(1)D
(2)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解析:
【小题1】A.宝玉给琪官的是玉玦扇坠,琪官给的是茜罗香巾;D.是宝钗对宝玉说。
【小题1】4分
【小题1】“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错。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指“编纂”,“语”指“言论”。 B:韩愈,宋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曹禺,原名万__,代表作有表现周、鲁两个家庭前后30年纠葛的四幕悲剧《雷雨》等。 D: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有《老人与海》等。
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B:诗风旷达,酷似杜甫,与晚唐的另一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称“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代表诗作有《清明》《赤壁》等,他的赋和古文也很有名。 C:王维,字摩诘,唐代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擅长写山水田园诗,散文也很有特色。《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篇散文是写给友人裴迪的一封信,充满了诗情画意。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龚自珍,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病梅馆记》同样抒发了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不满。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一篇宴游诗序,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者是西晋人王羲之,他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B:《陈情表》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作者李密在文中直抒真情,不加雕饰,使文章言辞恳切,入情入理,动人心弦。 C:《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归去来”就是“归去”的意思,“来”作为语气助词加强了感叹的意味。本文表面是写作者弃官归田之后的生活感受,实质上是写他不屑于与世浮沉的生活态度,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浊世中独立自处的清高品格。 D: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歌,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语言纯朴优美、典雅生动,他的影响在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作里都可感到。
词语、作者、作品三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放浪形骸、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B:形影相吊、情随事迁、急于星火—李密—《陈情表》 C:荡佚简易、开张圣听、延颈窬望—司马光—《资治通鉴》 D:脱颖而出、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司马迁—《史记》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四世同堂》等。 B: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D:柳宗元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__现实的不满。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下列文学常识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A:《窦娥冤》——《关汉卿戏曲集》——关汉卿 B:《拿来主义》——《南腔北调集》——鲁迅 C:《苏武传》——《汉书·李广苏建传》——班固 D:《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