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取材于( )的土地改革。
A:东北地区 B:陕北地区
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姚雪垠——《李自成》——当代——小说 B:伊索——《伊索寓言》——古希腊——寓言 C:杜牧——《阿房宫赋》——唐代——文赋 D:大仲马——《茶花女》——法国——小说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作者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 B:《声声慢》是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它抒发了作者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之情。 C:《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作者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D: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52年发表《老人与海》,凭借这部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官员的死》等。 B: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鸿门宴》就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我们学过的《孔乙己》、《故乡》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所著政论以《过秦论》、《论积贮疏》最有名,其文气势磅礴,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 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诵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继元杂剧后,我国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发展,著名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D: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著名作品有《羊脂球》、《项链》、《一生》等。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旧体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下列对《将进酒》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示要及时行乐,消极避世的情绪油然而生。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间用杂言,章法上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但亦有变化。 B: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C: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D:巴金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赋是词和赋的统称。“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的名称则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体制。 B: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C:古文又称古体文,是唐人对唐以前的文体的称呼。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先秦两汉散文的回归。 D:笔记体散文,属于古文中的杂记一类,因随笔所记,体制短小,形式活泼,故名笔记文。它特色各异,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重品评人物,沈括的《梦溪笔谈》重经世致用等。
作者告诫中国人、中国作家,要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人格更重于文格。探究老舍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并由此可见人格与文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1)来自民间,植根于民众之中;
(2)始终全方位地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3)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的滋养;
(4)作品和作家自身的命运都折射出人民、民族的命运。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