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薛姨妈来贾府,宝玉和她请安时见她对自己不同往日般亲热,满腹狐疑。晚上来到潇湘馆,黛玉正好回来,两人谈起这件事,黛玉假设宝玉和宝钗好或不好和种种状况,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B:冯紫英来见贾政,带了四种洋货——围屏、钟表、母珠和鲛绡帐,精巧无比,说要价两万银子。贾政说买不起,叫贾琏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并请了邢、王夫人和凤姐。贾母看了甚是喜欢,便叫贾政买下了母珠和鲛绡帐。 C:临安伯请贾家的老爷们去看戏,贾政说自己和贾琏有事,让贾赦带了宝玉同去,宝玉欢喜得不得了。到点戏时,见掌班的竟是蒋玉菡,二人相见,又惊又喜,不顾众人在场,共叙别后思念之情,在他人的提醒下,宝玉才胡乱点了一出戏。 D:宝玉失了玉后,竟呆傻了,贾母这日去看宝玉,众人见瞒不住,才把失玉之事告诉贾母。贾母令贾琏重金悬赏找玉,又把宝玉带到自己屋里居住。过了一些时候,有人上贾府送玉,大家十分欢喜,谁知是假的,贾琏大怒。 E.黛玉从傻大姐处听说宝玉要和宝钗成亲的消息,病倒了,而且病日重一日。而全府上下忙着宝玉的婚事,无人来问,黛玉心如死灰,挣扎着起来,将素日所写的诗稿和宝玉赠给她的诗帕丢到火里烧了。

3.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

宝钗听见了什么,要去安慰王夫人?宝钗是如何安慰王夫人的?

宝钗听说金钏儿被撵出后跳井而死。怕王夫人心里难受,急忙赶去劝慰。果然,王夫人正因自责而暗自垂泪。宝钗就以金钏儿是失足落水等语细细解劝;又拿出自己的新衣为金钏儿殡殓,着实尽了一番心意。

【解析】

试题分析:宝钗能因为这个消息立刻推知王夫人心情很差,而想到去安慰,说明她知道王夫人会因为这事内疚,也知道王夫人之所以内疚是因为她做的过分了,这些宝钗心里都知道。对比王夫人赶晴雯事件,晴雯死的时候王夫人就没没什么自责,宝钗也因此没去安慰王夫人。这两件事说明宝钗对王夫人的心理把握的十分透彻。真是冰雪聪明。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有关《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第二天太监传话说只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之谜皆是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 B:宝玉到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儿在给她捶腿,宝玉便和金钏儿逗乐调情。此进王夫人醒来打了金钏儿一个耳光并训斥了她一顿,要赶她出府。金钏儿苦求无果,含羞被逐,后投井自尽。 C:宝玉挨打后,宝钗带了一丸药来看他,叹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来看他时,两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说着,自己觉得说得急了,便红了脸。 D: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E.秋分时节,黛玉又犯病,宝钗前来探望。建议她吃燕窝粥滋补。黛玉十分感激,说自己往日太多心,当宝钗是心里藏奸。宝钗说两人是同病相怜,黛玉说自己原是寄人篱下,这会子要吃燕窝粥,担心众人说闲话,宝钗说自己会从家里取燕窝送来,不会惊师动众。

3.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探春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 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诸葛亮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堂吉诃德》中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

13.下列对《琵琶行》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六句描写冷月映照茫茫江水之景,烘托主客相别时凄凉、伤感之情。 B:第四句中“无管弦”呼应“忽闻水上琵琶声”,并为下文琵琶女出场作铺垫。 C:第三、四句交代人物活动:主客二人下马到船上,主人设宴饯别客人。 D:第二句用“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秋夜送客的慷慨悲壮的意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7.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黑孩拔萝卜的时候被谁逮住了,又由他交给谁去处理?他们对黑孩这一行为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述这一情节。

18.他呼呼隆隆蹚着水追上去,抓住水桶,逆着水往回走。他把两只胳膊奓煞开、一只手拖着桶,另一只手一下一下划着水。水很硬,顶得他趔趔趄趄。他把身体斜起来,弓着脖子往前用力。好象有一群鱼把他包围了,两条大腿之间有若干温柔的鱼嘴在吻他。他停下来,仔细体会着,但一停住,那种感觉顿时就消失了。水面忽地一暗,好象鱼群惊惶散开。一走起来,愉快的感觉又出现了,好象鱼儿又聚拢过来。于是他再也不停,半闭着眼睛,向前走啊,走……

结合本段材料、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文中黑孩非哑却似哑,并且具有异常敏感的感觉?

17.①被看菜园的瘦老头逮住,又由他交给队长处理。②瘦老头,职责所在抓黑孩交给队长,但从始至终对黑孩是同情的:起初看见黑孩拔萝卜时看着他的眼睛竟是难受;黑孩被训话时,替黑孩求情;看着黑孩被剥得一丝不挂时为他落泪。③队长看到红萝卜被拔出一地后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狠踢一脚,给了他一耳巴子,剥下黑孩拥有的唯一的褂子、鞋子与裤子。

18.①特殊的__时代,丧父并饱受继母虐待的家庭,使得黑孩自始至终都表现出相当严重的不安全感,一种精神上的焦虑,对特定的事件、物品、人或环境都有一种莫名的畏惧。②不说话表示用沉默来拒绝与外在的成人世界的交流,拒绝进入成人生活的运作规则之中。③异常的敏感则是因为,作为代偿,他的受压抑的生命意志转向更为内在的发展,转向了幻想。他得不到抚爱,便在水中寻求若干温柔的鱼嘴在吻他;凡是他在这个世界听不到的,便在另外一个世界听到,而且是更奇异的声音;凡是人世间得不到的欢乐,他便在另一个梦幻的世界中得到加倍偿还。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本题选自《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作品是莫言的成名作。可根据黑海与瘦老头的人物形象及社会背景,结合着《透明的红萝卜》中与题目相关的故事情节组织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诗中写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其中,“新娘”的比喻充满新意,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一见钟情。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极具历史价值。 C:《战国策》是一部继《国语》之后记载战国时期诸国历史的国别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和辞说。《荆轲刺秦王》选自其中。 D: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

23.指出下列诗词描绘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些文学形象。(3分)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3)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 陵事更哀。( )

贾宝玉 探春  王熙凤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人物。解答此题,可根据人物的形象特征,根据语句的描写来判断文学形象。第一空可抓住“平生万种情思”而联想到贾宝玉的形象;其他可分别从神态描写、评价性的语句中得出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是《呐喊》中的一篇。

26.《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其作用。

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其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是个酒色之徒。这两件事为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定位及小说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解析】

试题分析:《红楼梦》是高考文科必读篇目。简述事件要抓住具体的人物,模式为:何人做何事。取名抓周3分,作用2分.

考点:名著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