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用词准确,使用了避讳等手法,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缅怀革命导师马克思。 B: 《不自由,毋宁死》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帕特里克·亨利针对温和派和保守分子的妥协和解主张,极力反对,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C: 《简笔与繁笔》中,作者采用了例证、引证论证法,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D: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选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文中的围观看客和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都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没有同情心的,他们的形象是完全相同的。
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音乐方面,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剧本由唱、 科、白三部分构成。 B: 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而风行天下,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体例为:书、表、本纪、世家、列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的体例为书、志、本纪、列传。
13.名著导读(5分)
(1)《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 说的。
(2)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①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②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3、(1)贾宝玉(2)林黛玉和薛宝钗、香菱、王熙凤
24.课外阅读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麦琪的礼物》中德拉送给丈夫的礼物是 ,丈夫送给她的礼物是 。
(2)《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被风琴师弹奏的 音乐深深的吸引,一股迅疾而强有力的冲到促使他要向坎坷的命运抗争。
(3)胡同和 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 。
(4)在《跑警报》中,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 的精神对待之。这种精神的精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的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5)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三个影响,分别是 、 、 。
(6)《最后的常春藤叶》中, 画的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小姐。
24.(1)表链 发梳 (2)赞美诗 (3)四合院 胡同文化
(4)儒道互补 (5)养浩然之气、茶馆出人才、可以接触社会 (6)贝尔曼
六、名著检测
18.茶馆每一幕写一个时代,第一幕是 ① ,第二幕是 ② ,第三幕是 ③ 。
19.《老人与海》中狮子象征 ① ,大海象征 ② 。
六、名著检测
17.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胜利后
18.激情勇气力量 人生的竞技场、搏斗场。(意思对即可)
9.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 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其他三部小说是:施耐庵创作的《 》、 创作的《西游记》以及 创作的《 》。
10.《劝学》是 (朝代)思想家 所作,他是先秦 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
1.曹雪芹 水浒传 吴承恩 罗贯中 三国演义
2.战国 荀子 儒家
4、下列各项对于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鸡鸣入机织、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鸡鸣、黄昏、人定”分别指的凌晨 1 点到 3 点、19 点到 21 点和 21 点到 23 点。
B.、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 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 别是:立夏、芒种、小满、夏至、小暑、大暑。
C.、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 节、腊八节等。其中中秋节是全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 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左 除”也指升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谪。降 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4、A(B 小满在芒种之前;C 春节最隆重热闹;D 左除指降职)
一、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
(钱钟书<谈艺录》)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
21.“诚斋放翁”是哪两位宋朝诗人的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22.用自己的话解释“写生”在文中的意思。(2分)
20.【答案】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面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虽、也、诚是断句标志词语。“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两句结构 对称,应该断句。“如铺锦增华”、“事半面功则倍”都强调达到的效果,应断句。
21.【答案】杨万里 陆游
22.【答案】描写前人未曾入诗的景物。
5.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
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B:《家》中说“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是觉新,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C:《边城》是一曲优美的田园牧歌,但牧歌的背后,还蕴涵着深深的“悲”的意韵:翠翠无望的等待是一种“悲”,爷爷没有着落的希望也是一种“悲”;大佬无奈地背井离乡是一种“悲”,二佬自陷在矛盾中也是一种“悲”。 D:《呐喊》中《白光》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__,作品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说明若不能唤醒民众,革命是难以成功的。 E.鲁迅先生《药》中的华老栓是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他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只关心自己儿子治病,对刽子手卑躬屈膝,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作者对他是同情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