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
A:一遍 B:二遍 C:三遍 D:四遍
中文“口才”一词,最早见诸于()。
A:《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 B:《孟子·尽心下》 C:《庄子·逍遥游》 D:《孟子·尽心上》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五、情境默写(共10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新课标Ⅱ)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2015新课标Ⅱ)
模拟测试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描述自己平时一般飞行状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晦朔”“蟪蛄”“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的“举”是全、都的意思,“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抟”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 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2) ,或植杖而耘耔。
(3)聊乘化以归尽, !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5)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 , ”等内容。
(6)《逍遥游》中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 , ,彼且恶乎待哉?
(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1)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
(2)怀良辰以孤往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上下句填充的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鹜”“ 抟”“ 辩”,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 蟪蛄”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一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二、背诵默写(每空2分,共28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2. ,或植杖而耘耔。
3.聊乘化以归尽, !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5.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 , ”等内容。
6.《逍遥游》中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 , ,彼且恶乎待哉?
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二、理解性部分答案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