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中的“大”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的涵义是相同的。
()对于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是提炼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
王国维;意境(或境界)
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A:五大部分 B:六大部分 C:四大部分 D:八大部分
李叔同对中国美学的主要贡献?
泰罗将一生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对()
A:管理科学的追求 B:决策论的追求 C:系统论的追求 D:信息论的追求
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德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涤,进而体验万物,适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让人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举。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强调返归内心,不主张认识外在美 B:把自我和万物融为一体是中国美学的必经之途 C:中国美学能让人获得灵魂的适意 D: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举,重视生命的体验
中国美学不以认识外在美的知识为重心,而强调返归内心,由对知识的荡漾,进而体验万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从而让人获得灵魂的适意。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强调返归内心,不主张认识外在美 B:把自我和万物融为一体是中国美学的必经之途 C:中国美学能让人获得灵魂的适意 D: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重视生命的体验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7-29题。
“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
金 雅
①20世纪初,“美学”的学科术语和西方美学理论引入国内。以德国古典美学为代表的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等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演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和学科理论的自觉建设。但自20世纪下半叶至今,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西方化、标签化、简单化的研究思维与评价方式亦愈演愈烈。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西方美学的绍介与描述性研究,很大程度是把西方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衡量标准和努力目标,对于中国美学自身的思想学说、精神特质、学理传统等缺乏原创性的发掘、梳理、提炼,也缺乏真正吃透活用西方美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审美现实问题的美学理论建构与审美批评实践。
②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识之士如叶朗提出以范畴命题统史的美学史识和审美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心的核心观点,但总体来看,国内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的民族学理及其审美精神的系统发掘和全面阐发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主要还是以个案的、局部的、描述性的研究为主,在理论基础、观照视野、思维方法、概念范畴、学说体系上都亟须摆脱西方美学的全面影响而逐步走向自觉、丰富、深化、完善,从而推动中国美学的整体创新。
③简单“援西入中”无法解决中国美学发展的根本问题。简单“援古入今”同样不能满足当下中国美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富有人生情韵与诗性意向,但与伦理联系密切,以善立美,道德前臵,未形成自觉的学理建构和系统的学科话语。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在中西古今的交汇撞击中,传承古典美学的人生情韵与诗性意向,接引西方美学的术语学说与学科范型,初步创造发展出以人生论美学精神为标识的中国现代美学传统,涌现出以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人生论美学家,初步构筑引领了中国美学迈向现代进程的民族理论风范。
27.以孟郊《游子吟》为例,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所表达的观点。
28.结合第②段,如何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美学的现状?
29.结合全文,分析怎样才能推动中国美学的整体创新。
27.慈母和游子的生动的形象、“密密缝”和“迟迟归”的感人的细节体现了诗性意向;字里行间流露的母亲的慈爱、游子的思亲传达了人生情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感恩”等伦理道德。
28.①对于中国美学的民族学理及其审美精神的系统发掘和全面阐发尚处在起步阶段。②主要还是以个案的、局部的、描述性的研究为主。③多方面没有摆脱西方美学的影响。
29.①方法上避免生搬硬套。②思维上摆脱西方化、简单化。③系统发掘、阐发民族学理及其审美精神。④形成自觉学理建构和学科话语。⑤创造发展人生论美学精神等中国现代美学传统。(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李泽厚
在世界各大民族和文化传统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我们应从这个根本点出发,结合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观察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
从哲学上看,善历来是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课题。西方哲学很为重视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中一向不占主要地位。中国艺术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美学上,便是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这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中国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注意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反对沉溺于低级无聊的官能享受。
在中国美学的“诗言志”这一古老的命题中,开始蕴涵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个思想的萌芽。这一基本的思想和古希腊美学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的说法,刚好成为一个明显的对比,表现了东西方美学的不同特征。尽管古希腊美学也不否认艺术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和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它更为强调的毕竟是艺术对现实的再现的认识作用。中国美学强调情感的表现,但同时又要求艺术表现的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从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到《毛诗序》中所说的“发乎情,止乎礼义”,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美学历来认为真正的艺术无不是贯注在人格中的善的情感的真实无伪的表现,“理”与“情”不能互相外在、分离,而应当融为一体。
在中国美学中,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中国和西方也有明显的不同。西方常常是由道德而走向zōng jiāo ,以zōng jiāo 境界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国美学则是由道德而走向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不到zōng jiāo 的虚幻世界中去寻求解脱,这是中华民族应当批判继承的优良传统。我们民族的那种历经患难而不灭的坚毅乐观的精神,不能说同这种传统毫无关系。(选自《中国美学史》,有删改)
下列几个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点”:指中华民族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并影响了中国哲学、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
B.“诗言志”:指艺术是用来表达情感的。
C.“认识论”:指西方哲学十分重视而中国哲学却忽视了的一种关于人的认识的来源、发展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
D.“批判继承”:指运用鲁迅所提倡的“拿来主义”原则进行继承。
对“在中国美学中,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在最根本和最广大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样说是因为中国艺术在美学上历来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B. 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美学要求审美意识必须具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感,要求审美必须具有社会价值。
C. 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美学强调艺术必须表现情感,而且这种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
D. 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民族历经患难而不灭的坚毅乐观的精神正是建筑在这一美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是世界各大民族中最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的民族。
B. 文章将中国美学“诗言志”之说与古希腊美学“摹仿”之说进行对比,为的是表明东西方美学的不同特征。
C. 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有三点:(1)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2)强调艺术是情感表现,且这种情感应当是合乎伦理道德的善的情感;(3)审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D. 中国美学由道德走向审美,是人间正道;而西方美学由道德走向zōng jiāo 就不大妥当了。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C(第二段中说认识论只是在中国哲学中“不占主要地位”,并非“忽视”。)
【小题2】D(最后一段说“我们民族的那种历经患难而不灭的坚毅乐观的精神,不能说同这种传统毫无关系”,“不能说同这种传统毫无关系”等于说有一定的关系,离“基础”还有很大距离。)
【小题3】B(A项错在漏写“之一”二字,C项错在误把“基本”当成“根本”,D项错在无端贬低了西方美学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