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五回中贾府人等往铁槛寺途中经过一农庄,宝玉在拧转纺车时遭到一个丫头的呵斥,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却忙丢开手,并陪笑。宝玉身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吗?说说你的理解。

宝玉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尊贵的身份,备受宠爱和敬畏,却能够承受农庄丫头的呵斥并陪上笑脸,说明在他内心深处并不存在尊卑之分,他是叛逆于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其次,爱护女孩也是他的特性,此处的细节描写符合宝玉姐姐妹妹的一贯个性。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宝玉的性格特点理解分析。

在《红楼梦》第八回中,写道:“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请问这个情节体现了贾宝玉什么性格?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该回情节加以分析。

此回的要点是宝玉贪闻宝钗身上的香:(评:一个“贪”字,写出了宝玉的女人崇拜狂性格)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是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

    这段文字很有味儿。宝钗身子的香是人为的冷香,这种体香,是内在的。就这一点来说,这香与女性的天然体香是相似的。

    薛宝钗身子的这种香,不是轻微的淡香,而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森森,有浓密之意。而只有贾宝玉一人能独享此艳福。这是为什么呢?这和第19回黛玉身上的香也只有宝玉一人能闻到一样,或许是作者要强调他们之间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之“缘份”吧。是这样!但作者这样的写法,用fó jiāo 哲学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因缘。   这也是神来之笔。幽香,是香之神秘,之隐蔽,之深长,之静謐,之色重。甜丝丝,是香之味,是嗅觉向触沉和味觉的转化,是一种轻微的绵绵的甜。凉森森,既是香之浓烈,又是香之寒气逼人,如隆冬之冷风,阵阵扑来;这未免有点可畏。然而,这是女人的体香,这是女性身上的蜜,虽冷又何所惧哉!(评:莫非君有所体验?)

    这“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在修辞上是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的转化;读之,有一种缠缠绵绵的音乐之美,使人联想起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啊,宝钗和黛玉,对于宝玉来说,是一首美妙的歌,她们的体香,当然是一曲动人的、令人陶醉的音乐啊。(评:独特之论。)

    当然,薛宝钗身子的这种冷香,是宝钗性格的 种象征,是宝玉的某种主观感觉的产物,这和后文第19回林黛玉的天生暖香,是不尽相同的。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理解能力,要把握本回的要点,结合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海明威酷爱斗牛、渔猎,以及种种的冒险,尤其喜爱非洲原野上的雄狮,认为那是勇敢、力量与胜利的象征。他还认为,人处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只有坚韧不拔、勇敢地经受考验和面对自已的悲剧,才能体现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价值,才能在永恒不变的悲剧里表现人的本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他悲剧世界观和硬汉性格的寓意性表现,他借老人与海的搏斗揭示出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解析:

考查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掌握小说中的主要形象,理解形象的内涵,从而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简答题:请结合《老人与海》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它的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是不能打败他”的理解。

连续八十四天出海未能捕得鱼儿的老人,好容易得到一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吞噬一光,从这个角度说,老渔夫被“毁灭”了(2分);但是,老人仍然坚持拖回了鱼的骨架,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努力和坚强,所以说他没有被打败(2分);可以看出,主观的意志、不屈的斗志要比悲惨的命运本身更重要。(1分)                                                                            

                                                                             


解析:

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阅读时要把握主要情节。

简述一个《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

A.宝钗扑蝶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B:晴雯撕扇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解析: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降将中有张郃和高览等。(《三国演义》)

  B.“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这是因为闹__,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一天……”(《家》)

  C.丝厂老板吴荪甫四十多岁,酱紫色的脸上,长着许多小疱,浓眉圆眼。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他刚从匪患频仍的乡下接来了吴老太爷。没想到,在乡下清静惯了的老父,初来到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尤其受不了他的一对金童玉女那受到__的样子。强刺激之下,竟一命呜呼了!(《子夜》)

  D.欧也妮是个悲剧人物。她的堂弟查理曾热烈追求过她,她慷慨地资助了六千法郎私蓄让他到印度谋生,可是查理后来却一去不回。欧也妮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后,她继承了巨额遗产,生活上却很寂寞孤单。她始终没有结婚,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别有用心贪图钱财的人,连名义上的丈夫也没有。她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

  E.堂吉诃德为了替自己行侠冒险做准备,先做了一件事:擦洗曾祖传下的甲胄,可是年久不用已生锈发霉。他用尽方法去擦洗收拾,发现头盔不带面甲。他便用厚纸板拼凑了一个面甲,不料用剑一试便戳坏了,只好重做一副。重做以后,就不敢再试了,并且掩耳盗铃地认为,这就是一顶坚牢的头盔了。(《堂吉诃德》)

AD


解析:

(A.是烧了粮草,而不是抢走粮草;D.查理有钱后就把欧也妮忘了,回到法国后竟和侯爵女儿私定终身,抛弃了欧也妮。欧也妮后来也结婚了,只是嫁给外省一个名义上的丈夫。)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家》中所描写的封建大家庭,是当时封建制度的一个缩影。最高一层的统治者是高老太爷,他是高家封建统治的代表,也是封建制度及其权利的主要象征。 B:《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广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 C:周萍是曹禺剧作《雷雨》的主人公之一。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她投入后母繁漪的怀抱,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命运的种子。 D:《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__性格的丫环是紫娟,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E.《呐喊》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孔乙己》写的是一个迂腐落魄、被人嘲弄而不被人理解的读书人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而又还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药》中的夏瑜是寂寞的革命者,他牺牲留的血成了华老栓卖馒头用来治儿子病的“药”,揭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可悲。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进圣母院时,以令人惊骇的口气喊道:“圣地”,是因为教堂是一个避难所,在圣母院的围墙内,犯人是不可侵犯的。

B.葛朗台的弟弟给葛朗台的诀别信中提到自己欠下四百万巨债,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无家可归的儿子。这封信使葛朗台一夜没睡好,气恼不已。

C.拿侬长相难看,到处没人要她,二十二岁时,到索漠找活干。葛朗台发现她,给她吃穿,收留了她。虽然没有工钱,拿侬还是死心塌地伺候葛朗台一家。

D.聂赫柳朵夫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准备赶往彼得堡,在去之前他对自己的土地进行了两次处理,第一次以很低的价格租给农民,第二次则干脆便宜卖给他们。

E.马斯洛娃最后决定跟随西蒙松,聂赫柳朵夫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中看出:她仍然爱着他,为了他好而拒绝了他。

CD


解析:

C  二十二岁    有工钱    D  彼得堡      第二次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然后把租金定为农民的财产,由他们支配,用来缴纳税款,并且用在村社的事业上,这样他实际上就不占有土地了。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为了实施对曹军的火攻,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下令将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使曹操相信黄盖,于是黄盖诈降曹操成功。

B.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离开曹营寻找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前往古城会见张飞,张飞以为关羽负义投降了曹操,一见面就要决一死战,关羽斩了蔡阳,兄弟俩才消除了误会。

C.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

D.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E.佗曰:“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

曹操的头疼病复发.华佗提出了要想根治就要打开头颅的治病方案。曹操担心他是要谋害自己而不同意.华佗以关羽刮骨疗毒为例劝说曹操,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就将他下大枷关进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

A E(A ①“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说法有误,当时诸葛亮一句话都没说;②“周瑜派蔡中、蔡和写信给曹操”说法有误,蔡中、蔡和本来就是来诈降的,因此是他们自己写信给曹操。E  ①“曹操觉得华佗讥笑他胆小”有误,应是曹操认定华佗是来为关羽报的。②曹操杀了华佗.而不是关进牢牢狱。长期监禁折磨他。)

简答题(5分)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鲁迅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原因有哪些?(5分)

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解析:

标题的深刻含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