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的形象——梅、鸣凤、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挹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是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__,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踏上了彻底叛逆的道路。 C:《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D: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E.《家》贯穿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__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的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简述《家》中瑞珏的结局情景。

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强迫瑞珏到城外去分娩。觉新明知是鬼话,却无力保护妻子,瑞珏于是搬到城外一个阴暗潮湿的院子待产。瑞珏难产,由于缺乏护理,最后在“明轩……救我……”的呼喊声中悲惨死去。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描写的主要情景的把握能力,要结合本小说的主题理解分析。

他(觉新)两个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进步些。他们常常称他做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他自己也常说他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请举两例加以例证。

如,虽然有了意中人梅表姐,却甘于接受父亲给自己包办的婚姻,断送了自己美好爱情。在觉慧参加__后被高老太爷否定后,既同情弟弟却又执行祖父的意思,把觉慧关起。老太爷去世,妻子临产,陈姨太却说产妇的血会冲犯死者,要求将其移到城外去,他含泪答应,造成妻子生下孩子痛苦死去。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理解能力,选取典型事例例证。

湘云 探春等人到林黛玉处来玩, 湘云无意中说起南边的话, 林黛玉便想到了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世,这表现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并另举两例来说明。

这表现了林黛玉性格中多愁善感的一面。

例:①宝钗来书后她不胜伤感,抚琴悲往事。

    ②看到宝玉过去病时送来的手帕及上面自己题的诗,不觉的簌簌泪下。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重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迎春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后,深受丈夫的虐待,宝玉知情后,十分心疼,为此想了一个什么主意?

 咱们索性回明了老太太, 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顽,省得受孙家那混帐行子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去。由他接一百回, 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构思的故事情节的掌握。

简述贾迎春的个性及结局,由贾迎春的悲剧谈谈你对封建婚姻的理解。

贾迎春绰号“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是著名的“懦小姐”。她嫁给孙绍祖,遭受虐待。她在出嫁一年之后被“中山狼”孙绍祖虐待至死。迎春的悲剧故事深刻地表现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表现了那一时代没落贵族少女怎样成为家庭的牺牲品,而遭受不幸的命运。曹雪芹创造贾迎春这样一个人物,也很有典型意义。曹雪芹饱含血泪地写出贾迎春的悲剧,对宿命论、对封建礼教、对懦弱的人性、尤其对残酷__懦弱人物的剥削阶级的“中山狼”,进行了揭露、批判和鞭挞。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构思的故事情节的掌握。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为了赎罪,聂赫留朵夫为监狱里的玛丝洛娃做了哪些事,请简述。

(2)、请简述“鸣凤之死”的故事。

答:第( )题

(1)、聂赫留朵夫找到律师,积极准备把案件上诉到高级法院;然后他到监狱探视玛丝洛娃,请求她的宽恕,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他还通过关系,把玛丝洛娃转到监狱医院当护士,最后还陪她流放到西伯利亚。

   (2)、鸣凤与觉慧情投意合,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她向太太哀求,但太太不敢反对;鸣凤又想向觉慧求救,但又不忍打扰。出嫁前的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恰遇觉慧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于是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投湖而死。

在《红楼梦》十七回中皇帝的妃子贾元春要回娘家探亲,须要修一座园林式的别墅让妃子住,这别墅叫"大观园"。第十七回描写了大观圆环境,行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采用了什么写法?简析其作用。

①以游人的行踪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为后文贵妃省亲作铺垫;为小说主要人物提供了活动的场所;揭示小说的环境背景。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就第八回中 薛宝钗会见宝玉时精心打扮,但不是华丽而是朴素得体,请简要分析。

宝钗会见宝玉,在事先是预谋好的。会见时的穿着,看去很朴素,很平常,其实是经过薛宝钗精心设计的,一切以符合宝玉的审美观并能吸引对方为目的。这使人想起了玛格丽特小说《飘》中的郝思嘉。她在某次参加一次野宴之前穿衣打扮,确定的宗旨是:什么衣裳最能吸引她的情人希礼。《飘》的作者写郝思嘉的这一心理,淋漓尽致。而《红楼梦》却不写宝钗的这一心理,让读者自己去联想。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理解能力,要结合薛宝钗对宝玉的爱恋理解分析。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谁和谁的一段故事?请你说说这个故事情节。

答:

(1)明确:刘备、曹操。说的是曹操煮酒与刘备一起共饮,谈论天下英雄。刘备尽数天下英雄,曹操皆以为不及,一一否决。最后,曹操认为自己与刘备才是真英雄(论天下英雄,唯我与史君耳)。刘备听见,吓得筷子落地。幸好天上突然响雷一声,刘备推辞说是害怕雷声。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也怕打雷,我怎么不怕呢?”于是将听了曹操说的话而筷子掉了的过程,轻轻掩饰过了。曹操于是就不怀疑刘备了。曹操以为其怯懦。这个故事反映出两个人的不同性格:曹操的豪情万丈、雄才大略 ,刘备的深藏不露、随机应变。


解析:

考查对构思的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此题的难处在于先要理解了诗的内容,知其所指。其实诗已经是对情节的高度概括了,只要把人物代进去,这个答也就出来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