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女子,不管地位高的主子,还是地位低的丫鬟,不论是性格刚烈的,还是逆来顺受的,总免不了悲剧命运,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试举例说明。
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例如司棋,贾迎春的丫头。她与做小厮的表弟潘又安相爱。抄检大观园时,周瑞家的在她箱子里抄出一双男人的绵袜、缎鞋,一个同心如意以及潘又安给她的一封信,被撵出大观园。后来,潘又安到她家来探望,司棋的母亲对他又骂又打,司棋恳求妈妈成全他们,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司棋无法,便一头撞死在墙上;潘又安见状,也用小刀自刎。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构思的故事情节的掌握,要深刻理解作品的主旨。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初秋时节,海棠花开,探春倡议成立“海棠诗社”,得到宝玉和众姐妹的积极响应。众人各取了别号,如黛玉号潇湘妃子,宝钗号蘅芜君。探春自荐为社长,迎春、惜春任副社长。首次活动以白海棠为题作诗,结果林黛玉的诗作夺冠。(《红楼梦》) B: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觉新不仅没有因为妻子生了个儿子而喜悦,反而觉得这个孩子似乎是他的仇人。(《家》) C:雷鸣上前线之前,来到赵伯韬家,与他的初恋情人、如今的赵夫人林佩瑶诀别。雷鸣告诉林佩瑶:“我有一件东西送给你。”他所说的“一件东西”,是指歌德的著作《浮土德》,这本书里还夹着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是他们初恋的信物。(《子夜》) D:老乡要求裁缝把一块只能做一顶帽子的布做成五顶帽子,可做好的帽子只能套在手指头上。老乡拒付工钱,反要裁缝赔钱或还布。面对海岛人设置的这项智慧测验,桑斤总督当场作山判决:裁缝赔掉工钱,老乡赔掉布,帽子送给囚犯用。(《堂吉诃德》) E.涅赫柳多大的姑妈救下女农奴的新生女儿。性情比较严厉的人姑妈想把女孩训练成得力的使女,而心地比较善良的小姑妈则教女孩念书,打算收她做养女。女孩长人后,就成了半是婢女,半是养女。这个女孩名叫卡秋莎,也就是后来的马斯洛娃。(《复活》)
在《红楼梦》18回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对贾妃两次落泪的描写。请问这两次描写分别表达了贾妃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次是她刚回来见到贾母等众人时候的落泪。这次落泪是久别亲人重逢后的喜悦,还有就是她见到家中的这种热闹欢娱的场景想到“不得见人”的宫中生活时流下的酸楚之泪。第二次是要回宫时的落泪,这次落泪是即将分别亲人又要回到深宫时的伤感之泪。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人物的性格理解分析。
艺术节奏的具体形成方式和构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我们可以通过落差来来形成艺术节奏。所谓落差就是起落度的差距很大,起如飞涛,落似退潮,变化悬殊就有了鲜明的节奏。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艺术节奏表现地淋漓尽致。从而展示了《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艺术美的冰山一角。请结合《红楼梦》第十回具体分析。
例如《红楼梦》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金荣的母亲把“昨日贾家学房里的事,从头至尾,一五一十”都告诉给璜大奶奶。“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已,听了,怒成心上起”,破口大骂秦钟,深深埋怨宝玉,声言:“等我到东府里瞧瞧我们的珍大奶奶,再和秦钟的姐姐说说,叫她评评理!”尽管金荣的母亲一再劝说,息事宁人,但再也无法压下璜大奶奶的的心头怒焰: 璜大奶奶说道:“那里管的那些个?等我说了,看是怎么样!”也不容她嫂子劝,一面叫老婆子瞧了车,坐上竟往宁府里来。 璜大奶奶不仅有声明,而且有行动;不仅是慢慢行动,而是立刻行动,雄赳赳地打上门去,兴师问罪。这段情节,起势突兀,来势汹涌。雷声轰隆,黑云翻滚,眼看就会大雨磅礴。但是,“到了宁国府,进了东门角,下了车,进去进了尤氏,那里还有大气?殷殷勤勤叙过了寒温,说了些闲话儿”,情节开始跌落。而尤氏的一番抢白,又使得“金氏听了这一番话,把方才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得丢在爪哇国去了”,情节进一步跌落下来,最后: 金氏此来,原要向秦氏说说秦钟欺负了他侄儿的事,听见秦氏有病,不但不能说,亦且不敢提了。况且贾珍尤氏又待她很好,反转怒为喜,又说了一会子话儿,方家去了。 此时情节彻底跌落。从盛怒不已到心平气和,这中间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形式。从这个节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虚荣贪权、欺软怕硬的小妇人的丑态,所以情节节奏的设置不仅引起读者的继续阅读下去的迫切心理,也充分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
解析:
考查对作品运用的艺术特色——艺术“落差”表现力的理解能力。
“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
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1分)。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2分)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2分)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塑造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的掌握能力,要把握主要情节分析。
《呐喊》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时的梦想主要有哪些?
有两个:一个即学医救国梦;一个是文艺救国梦。从作者的梦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直贯穿在作者梦想中的是他那一颗救国救民的热心,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我们应当很好地体会。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典型的语段理解分析。
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时,产生过“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这样描写是否……削弱了对他形象的塑造?
在与鲨鱼搏斗时,老人有短暂的犹豫甚至是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这是几乎为战斗而耗尽精力的战斗者的本能的想法,但是,当情势危急时,老人又毫不犹豫的投入战斗,这样,不但没有削弱老人的硬汉形象,反而使这个形象更丰满,更真实。
解析:
考查对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下列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其与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②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④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A:林黛玉 妙 玉 王熙凤 巧 姐 B:贾元春 贾探春 王熙凤 袭 人 C:袭 人 林黛玉 巧 姐 香 菱 D:巧 姐 林黛玉 秦可卿 王熙凤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护肩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黛玉的我方,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黛玉知道。《红楼梦》
B.操欲观武官比试共建,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赤壁败后不久,铜雀台造成,曹操就大会文武于邺郡,设宴庆贺,同时召集曹氏宗族武官与其余将士比试弓箭。最终,曹氏宗族武官获胜,曹操甚感欣慰。(《三国演义》)
C.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风化”的。现在既然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要“风化”。吴老太爷因为乡下农民抗租暴动,才匆匆逃到上海。初到灯红酒绿的上海,五老体液就感受到强烈的刺激,于当晚一命呜呼。《子夜》
D.八碟冷菜和两碟瓜子、杏仁摆上桌子以后,主人们大大小小集在堂屋里面,由高老太爷领头,说声入座,各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很快地就坐齐了。旧历新年,高家吃年饭,根据辈份分为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上桌清清静静,下桌热闹非常。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满足的笑容。(《家》)
E.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刚要开口,不料到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彼得·盖拉西莫维奇显然被首席陪审员那种唯我独尊的口吻所激怒,濡染对他进行反驳,正好说出了聂赫留朵夫想说的话。聂赫留朵夫根据法庭审讯情况和他对玛斯洛娃的了解,深信玛斯洛娃没有犯罪,尽管怕被人发现他同她的特殊关系,还是想为玛斯洛娃辩驳。
AB
解析:
(A是宝玉的房间。B.比赛难分高下,曹操便令诸将都上台,各赐蜀锦一匹。)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呐喊》中,有一类作品表达了对知识分子自身的品格和处境的反思,如《白光》《一件小事》和《肥皂》。
B.“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句唱词说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既暗示了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也表明贾宝玉“衔玉而生”的特别之处。
C.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
D.《欧也妮??葛朗台》描绘了欧也妮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得不到家庭的幸福和爱情的归宿,最终除了金钱一无所有的悲惨一生;因而,它不属于《人间喜剧》这个作品系列的范畴。
E.《三国演义》写人物有类型化、脸谱化的倾向,人物通常是一种性格,没有变化,比如关羽的“忠”和刘备的“仁”。
AD
解析:
A D (A《肥皂》属于《彷徨》,D《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人间喜剧》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