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读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回答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一任妻子是谁?大卫和她的婚后生活怎样?请简单说明。(5分)
20. 朵拉(2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1分)。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完全不懂家务,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大卫对她的劝说使她感到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她总觉得她跟大卫差得太远了。大卫也感到“我现在这种快乐,永远缺少一点什么”(2分)
24.(1)《子夜》中,为振兴民族工业吴荪甫苦心经营,”过的简直就是打仗的生活,脚底下全是地雷,随时都会爆发起来”。 “打仗的生活”指什么?吴荪甫对这种生活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具体说明。(5分)
(2)《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孔明对谁说到“申生,重耳之事”?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点。(5分)
24.(10分)(1)(5分)①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民族工业困难重重。(1分) ②吴荪甫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的产品积压、滞销,资金无法周转,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对益中信托公司采取经济封锁手段。(2分)③虽然如此,吴荪甫还是满怀发展民族工业的抱负和理想,雄心勃勃,在发展民族工业的征途上作全力拼搏。(2分)
(2)(5分)刘琦。(1分)①懦弱。(1分)面对后母的诬陷打击,不敢与之起冲突,也无力起冲突(1分)②明势。(1分)四面楚歌情况下,赶紧向刘备、诸葛亮求救。(1分)
24.简答题(10分)
(1)“只降汉帝,不降曹操”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这句话产生的背景及情节。(5分)
(2)《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请简述比剑中三个回合的重要情节。(5分)
关羽(1分)曹操进攻下沛及徐州,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与张飞、刘备失散,被曹操大军围困。(1分)张辽劝降关羽,最终关羽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给嫂子养赡;知道刘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等为条件。(2分)最后曹操接受了三个条件,关羽投降。(1分)
⑵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他拒绝了。
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王后喝下毒酒表示祝贺。
第三回合:雷欧提斯刺伤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伤雷欧提斯,王后中毒倒地而死。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毒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9.简答题。
这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问她是谁,并简述其身世、性格与命运。
贾探春。身世:贾政与妾室赵姨娘所生。性格:因为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判词”里“才自清明志自高”一语可知此人聪明有才,自许清高;而“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则暗示此人将乘船远离家乡。于是根据大观园中各位小姐的身世不难知道此人是贾探春。然后再根据《红楼梦》中所写内容组织答案。
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惊惶代替了欢呼。”(《炮兽》) ——将士兵的“惊惶”和“欢呼”进行对照,实际是为了刻画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赏罚分明的性格。 B:“如果你想知道你自己的财宝,你必须把羊群的十分之一给我。”(《炼金术士》) ——撒冷之王是要圣地亚哥领悟想从生活中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跟吉卜赛老妇人索要咨询费的用意是一样的。 C:“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娜塔莎》) ——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把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的兴奋、激动、焦灼不安的心态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 D:“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桥边的老人》) ——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到自己的故乡,老人由衷地露出了笑意,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这也是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7.简答题。
(1)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揣摩下面两回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第八回)
宝钗指他(小丫头靛儿)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第三十回)
(2)阅读《边城》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船慢慢拉过对岸了。客人站在船头同翠翠说话。
“翠翠,吃了饭,和你爷爷到我家吊脚楼上去看划船吧?”翠翠不好意思不说话,便说:“爷爷说不去,去了无人守这个船!”“你呢?”“爷爷不去我也不去。”“你也守船吗?”“我陪我爷爷。”“我要一个人来替你们守渡船,好不好?”
砰的一下船头已撞到岸边土坎上了,船拢岸了。
选段中的“客人”是谁?从选段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翠翠?
(1)第八回:宝玉听从宝钗的劝告不喝冷酒,恰巧丫鬟雪雁听从紫鹃指派送小手炉给黛玉,黛玉趁机借训责雪雁来奚落宝玉专听宝钗的话。(3分)
第三十回:宝钗因宝玉奚落她如杨妃一样体丰怯热而大怒,恰巧小丫头靛儿不见了扇子问宝钗要,宝钗趁机借训斥靛儿来讽刺宝玉,表明自己并不和他嬉皮笑脸。(3分)
(2)二老傩送(1分) 翠翠既羞涩、温柔,又矜持、娇气,(2分)和二老傩送对话专注投入,非常在意对方说的每一句话。(1分,如答“对祖父十分依赖”、“对祖父关怀备至”也可给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注意联系原著的上文内容,第八回中的相关情节是,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说之后放弃了喝冷酒的想法,而让下人去温酒,黛玉见宝玉接受了宝钗的劝告内心含酸,恰逢此时雪雁奉紫鹃之命来送手炉,黛玉借机奚落宝玉。黛玉话里的“你”明指雪雁,实指宝玉,“他”明指紫鹃,实指宝钗。第三十回,上文写宝宝宝钗等人聊天,宝玉问:“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恰好此时靛儿来找扇子,向宝钗讨要,宝钗便借题发挥,宝钗话里的“你”表面指靛儿,其实是指宝玉。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的考查,要注意先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问域快速筛选准与之相关的情节或细节,进行概括叙述。叙述某一指定的故事情节或场面时,应力避张冠李戴、颠三倒四。在文字表达过程中应注意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尤其要注意考虑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是否交代明确。尽量不作具体的展开性描写,不加以分析或议论,而要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扼要叙述。
(2)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对“客人”的认识,应从原著中找答案,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边城》中的人物熟记于心。第二问,分析翠翠的性格特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就可以。如“斜睨”“把脸背过去”“自负”“爷爷不去我也不去”可以看出翠翠羞涩、矜持和娇气;“我陪我爷爷”可以看出翠翠的善良孝顺,对祖父依赖。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边城》中人物和情节的了解,要求考生熟读《边城》,并熟悉小说全部情节的人物,考试时考生只需要按要求选取原文中相关段落,把相关情节的开端结局概括地叙述出来即可。注意仔细斟酌词句,力求语言准确、简明、连贯,做到书写工整,标点规范。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
19.名著导读
简述《堂吉诃德》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按照要求,从《堂吉诃德》中选择一个场景运用描写或叙述的方式用简明的文字概述出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道:(宝钗)想道:“况且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__,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上述话语中的“短儿”指什么事?“‘金蝉脱壳’的法子”又是指什么?请结合上述话语,简要概括宝钗的性格特征。
(2)《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被赶到印度后,作者说“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这表明查理仍然是“葛朗台式”的人。请举两例说明。
(1)“短儿”指小红丢的绢子被贾芸捡到,当成了定情之物。“金蝉脱壳的法子”是指宝钗假装跟林黛玉捉迷藏,巧妙地将偷听的嫌疑转嫁到黛玉身上。性格:心思缜密;城府深;成熟稳重。(2分,答出两点即可)
(2)①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变得冷酷、狭隘、无情);②他跟各种肤色的女人鬼混,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③为了高攀门第,他与侯爵奇丑的女儿订了终身。(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概括。第一问主要考查《红楼梦》中的事情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考查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的内容,这是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故答题的难度不大。第二问是考查《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的形象,要求考生举出两例证明“查理仍然是‘葛朗台式’的人”,主要是从他到了印度后所做的事情,包括与女人的鬼混以及与侯爵的女儿订婚这些情节,都包含有对金钱的态度。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目,应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比如第一问是考查宝钗的性格特征,可以先看整本书中的宝钗形象是怎样的,再结合此处的她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之策进行重点分析,即可发现她的心思缜密、城府之深。平时在备考时,对于书本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做过的事情应有一定的把握。
30.《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翠翠母亲的死透露了为什么爷爷有时候唉声叹气,并且对翠翠的终身大事如此重视,爷爷不希望翠翠走和她母亲一样的道路。(也为下文爷爷让天宝、傩送两兄弟进行赛歌的求婚方式,为天宝的死埋下了伏笔。)翠翠的母亲的死是爱情的悲剧,在那个山水清秀,村民淳朴善良的地方的悲剧,这也是一种不悖于人性的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答题关键词“分别指什么”“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碾坊和渡船这两个意象,不仅反映了湘西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习俗,而且凸显了一个封建宗法关系与原始民性交织的社会。在“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边城,碾坊和渡船都是边城“善良的人”日常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事物。其中“碾坊”与“吃”关联,“渡船”与“行”关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自古民以食为天,在相对闭塞的湘西,碾坊自然成为经济利益的符号,因而是否拥有碾坊似乎成了他们经济地位高下的标志。当一座崭新碾坊也成为陪嫁物的时候,碾坊就成了左右青年男女恋爱婚嫁的筹码。在择偶看财富、结婚看地位的世俗社会,强调门当户对,因此碾坊本身也被点染了封建宗法关系的背影。而渡船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摆渡于小溪的两岸,给行人提供无限的便利与暖意。老船夫厚道慈善,经常不要行人的钱,使得渡船失去了碾坊一般的刚性价值,更有一份柔性情怀。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似乎可以作为“渡船”的一个注解: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碾坊和渡船,一头连着湘西古老的历史,一头连着边城邈远的未来。小说开头就写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有一小溪,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个“只”字似乎就暗示了这户人家已经远去的故事:翠翠的母亲和一个军人相爱,有了翠翠之后,因结婚不成,两人先后殉情。风俗环境孕养了一代代人特定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一套固定的生存准则与模式,每一个体都在这种公认的准则与模式中生死,想破坏或超越它都是徒劳和不幸的。碾坊和渡船作为边城人生活方式的特定物象,承载着一种古老的生存法则与模式,暗示着翠翠的的不幸命运。在她与天保与傩送的感情纠葛中,小说关涉的舍弃与选择,其实都在碾坊与渡船之间展开。小说最后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总之,特定的风俗人情和人文环境给翠翠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意味。而碾坊和渡船所凝聚的特定社会与人生寓言,早已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薄薄的凄凉和隐隐的悲痛。
29.“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此处宝玉“越发无趣”的起因是什么,此后他又如何自我排解这份心情?请简述。
起因:宝钗生日,众人看戏时凤姐笑贾母深爱的小旦像一个人又不明说,湘云心直口快说像黛玉,宝玉怕黛玉多心对她使眼色,事后又找二人解释,结果调和失败,落得两处贬谤。排解:参悟禅机,立占一偈,并填解词《寄生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答题关键词“起因”“ 排解”。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山门》中鲁智深所唱的曲子与宝玉作一偈一曲,都是在现实中“碰壁”之后,想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破坏佛门清规的鲁智深和不遵守严格家教的贾宝玉都不为周围的人们所容,所以,作者以前者作为触发后者“禅机”的诱因。这样,我们看待宝玉的苦恼,也就不应只限于表面所写的儿女纠葛。《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zōng jiāo 哲学对曹雪芹的思想影响之深。关于禅宗思想的鉴赏,可参见《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