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简答题。
(1)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
(2)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上面这段判词预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归宿?她在抄检大观园的__中有怎样的表现?反映了她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3)宝玉忙笑道:“你说,哪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红楼梦》第十九回)
上面选段中,这个让宝玉满口应承的“你”是谁?她让宝玉应承了哪三点?宝玉因为什么而应承她的要求?
(4)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老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请简述。
(1)一、“误拾绣春囊”,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二、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惜春。表现:①主动要求惩罚私藏钱财、物件的丫鬟入画;②主动说出私传东西的“必是后门上的张妈”;③派人叫来尤氏,逼迫她带走入画。(3分,每点1分)个性:胆小怕事,冷酷自私。(2分,每点1分。)
(3)(花)袭人。应承的三点:①不胡乱赌咒发誓;②在老爷以及别人跟前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③不毁僧谤道,更不吃人嘴上胭脂。(3分,每点1分。)因为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
(4)因为:①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②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2分,每点1分。)和好:①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②宝玉高谈阔论“爱物”的道理,晴雯便说自己喜欢撕扇子;③宝玉拿扇子让她撕,两人大笑,和好如初。(3分,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题目问,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考生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概述傻大姐两次出场的情况,二是傻大姐每次出场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第一次出场是她“误拾绣春囊”,第二次出场是她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第一次出场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第二次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
(2)该题考查《红楼梦》中判词相对应的人物。人物在抄检大观园的__中的表现,表现出来的性格。该判词对应人物是惜春,概述人物表现,抓住主要事情,梗概即可,不需讲清前因后果,不必详述过程。惜春在此事中力求自保,对仆人冷酷无情,对入画和张妈毫无同情之心,主动说出她们并要求带走。
(3) 袭人出于一方面出于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心,另一方面也借此试探宝玉,提出不久自己出会离开贾府,宝玉与袭人关系亲密,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 袭人本性善良,所提之事均是为宝玉着想,无一是为自己谋取好处。
(4)该题换个角度考查事情节,由宝玉要赶走晴雯考查二人失和前因,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然后考查二人和好的故事。复述时无需详细叙述,不要细枝末节,抓住主要情节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习策略】对于名著简答题,考生必须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做到读练结合,读是基础,练是检测。因为考纲规定必看的书目较多,而且《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内容和结构都非常复杂,人物众多,因此要多读几遍。通读一遍后,可以通过看目录来回忆章节内容,也可以分人物来记忆,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与某个人物相关的事件,能概述事情起因,基本经过及结果。能记清该事件涉及的相关人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一部一部进行,每部作品可以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此,名著考查能从从容应对。如复习《红楼梦》,可以将书合起,对照目录,一章一章回忆,遇到不熟部分立该翻阅读,强化记忆。也可以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回忆人物。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八十回中,“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担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奶奶”是谁?她为什么要给香菱改名字?这段文字表现了香菱怎样的心理?(5分)
▲
(2)人们将办事不成功说成“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25.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24.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作者是谁?咏的是何物?李纨、探春和宝玉如何评论此诗?(5分)
(2)《端午节》中,方玄绰对待索薪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反映了其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24.(1)林黛玉(1分),海棠(1分),李纨认为风流别致是黛玉的好,含蓄浑厚是宝钗的好(1分),探春认为黛玉第二(1分),宝玉认为二人的诗还要斟酌评判(1分)。
(2)起初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1分),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1分)。表现了他自命清高,自私自利,虚伪(3分)。
26.简答题。
(1)《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何物?作者是谁?她有什么性格特点?(5分)
(2)《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5分)
26.(1)咏的是柳絮(1分) 作者是薛宝钗(1分)她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贤淑,通情达理,处事周到;世故,善于迎合别人;恪守封建道德,热衷仕途经济。(3分,每点1分)
(2)答: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3分)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2分)(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2) 《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请指出她们分别是谁,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2)【答案】 《药》中的华大妈生性懦弱隐忍,《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__》中的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 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20.读名著《大卫·科波菲尔》回答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一任妻子是谁?大卫和她的婚后生活怎样?请简单说明。(5分)
20. 朵拉(2分)。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1分)。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完全不懂家务,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大卫对她的劝说使她感到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她总觉得她跟大卫差得太远了。大卫也感到“我现在这种快乐,永远缺少一点什么”(2分)
24.(1)《子夜》中,为振兴民族工业吴荪甫苦心经营,”过的简直就是打仗的生活,脚底下全是地雷,随时都会爆发起来”。 “打仗的生活”指什么?吴荪甫对这种生活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具体说明。(5分)
(2)《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孔明对谁说到“申生,重耳之事”?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点。(5分)
24.(10分)(1)(5分)①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民族工业困难重重。(1分) ②吴荪甫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的产品积压、滞销,资金无法周转,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对益中信托公司采取经济封锁手段。(2分)③虽然如此,吴荪甫还是满怀发展民族工业的抱负和理想,雄心勃勃,在发展民族工业的征途上作全力拼搏。(2分)
(2)(5分)刘琦。(1分)①懦弱。(1分)面对后母的诬陷打击,不敢与之起冲突,也无力起冲突(1分)②明势。(1分)四面楚歌情况下,赶紧向刘备、诸葛亮求救。(1分)
24.简答题(10分)
(1)“只降汉帝,不降曹操”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这句话产生的背景及情节。(5分)
(2)《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请简述比剑中三个回合的重要情节。(5分)
关羽(1分)曹操进攻下沛及徐州,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与张飞、刘备失散,被曹操大军围困。(1分)张辽劝降关羽,最终关羽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给嫂子养赡;知道刘皇叔的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等为条件。(2分)最后曹操接受了三个条件,关羽投降。(1分)
⑵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他拒绝了。
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王后喝下毒酒表示祝贺。
第三回合:雷欧提斯刺伤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伤雷欧提斯,王后中毒倒地而死。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毒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9.简答题。
这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问她是谁,并简述其身世、性格与命运。
贾探春。身世:贾政与妾室赵姨娘所生。性格:因为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判词”里“才自清明志自高”一语可知此人聪明有才,自许清高;而“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则暗示此人将乘船远离家乡。于是根据大观园中各位小姐的身世不难知道此人是贾探春。然后再根据《红楼梦》中所写内容组织答案。
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惊惶代替了欢呼。”(《炮兽》) ——将士兵的“惊惶”和“欢呼”进行对照,实际是为了刻画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赏罚分明的性格。 B:“如果你想知道你自己的财宝,你必须把羊群的十分之一给我。”(《炼金术士》) ——撒冷之王是要圣地亚哥领悟想从生活中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跟吉卜赛老妇人索要咨询费的用意是一样的。 C:“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娜塔莎》) ——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把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的兴奋、激动、焦灼不安的心态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出来。 D:“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桥边的老人》) ——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到自己的故乡,老人由衷地露出了笑意,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这也是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