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5--6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5、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6、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5、D

6、C


解析:

5.作者在作品中再现了三国人物的历史风采,歌颂的三位历史人物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6.作品对三位历史人物风采的再现运用了描写的手法,但作者没有对三位历史人物进行比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问题:概括这首元曲语言上的特点。

以口语入曲,本色通俗,纯朴活泼,且言简意深。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 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    流水   白云

(2)1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2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元曲包括_______和 ,这是一首 。[中吕]是指 。(2分)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杂剧 散曲 散曲(或小令) 宫调 (2)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


解析:

第一小题考查了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

第二小题要求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

28.简答题。

(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个锦囊授予了谁?这一妙计是如何实施的?

(2)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针对弟弟的破产纠纷采取了哪些措施?

(1)杨仪(1 分);诸葛亮死后,魏延__;杨仪诱骗魏延连叫三声“谁敢杀我”; 一声未毕,预先埋伏的马岱手起刀落,斩杀魏延。(2)让查理签定了放弃遗产申明文书;把查理打发到印度去;拍卖弟弟遗产支付部分 欠款以此蒙骗巴黎债主;许诺剩下的债务等侄儿发财后归还。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3.名著阅读

简要概括“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情节,字数在100字内。

(示例)宁府到铁槛寺停放秦可卿灵柩,王熙凤被水月庵老尼央求一事,说张家小姐被李衙内看上却已接守备家聘礼,张家退聘不成,起了官司,请凤姐帮忙让守备家退婚,凤姐开价三千两。得知婚已退,张小姐、守备之子自尽身亡。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把握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情节。考生答题时要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字数在100字内,没有病句、错别字。

7.简答题

(1)《红楼梦》第89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中,“人”和“物”分别指什么?“蛇影杯弓”指什么?

(2)鲁迅的《阿Q.正传》中,当阿Q.被绑赴刑场时,他“无师自通”地说出半句从未说过的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时从周围人丛里发出豺狼嗥叫一般的叫好声来。请简要分析当时的阿Q.和周围那些看客的不同心理。

1)“人”指晴雯,“物”指雀金裘。 “蛇影杯弓”指雪雁私下告诉紫鹃,有知府家请媒人要和宝玉定亲。其实这只是议而未定的事。(2)阿Q在临死前说出这句话,是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英雄气概;周围那些看客大声叫好,为他们觉得这个死囚有意思,因看到了热闹而心里十分满足。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1.《堂吉诃德》主要内容是穷乡绅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定仿效骑士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侍从出门行侠。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才清醒过来。

请结合你的阅读理解,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作简要分析。

示例: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①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②执著勇敢、不怕困难。他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或“理想主义、悲天悯人。他痛恨__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你的阅读理解,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把握,题干中对这一人物做了说明,“穷乡绅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定仿效骑士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侍从出门行侠。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才清醒过来”,从他的外在形象来看,他是一个滑稽可笑的疯癫骑士,这是一个有着滑稽外表,可笑行为的骑士,这也是一个装满幻想,脱离现实的疯子。从他的内在来看,他是人文主义的理想者。堂吉诃德是荒唐可笑的,但这是在他谈及骑士的那一套时,只要不涉及这些,他堪称一个智者。他头脑清醒,谈吐非凡,学识渊博,有着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这些理想,是当时先进思想的体现,在今天仍闪烁着光芒,为后人所推崇。

25.简答题。

(1)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

(2)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上面这段判词预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归宿?她在抄检大观园的__中有怎样的表现?反映了她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3)宝玉忙笑道:“你说,哪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红楼梦》第十九回)

上面选段中,这个让宝玉满口应承的“你”是谁?她让宝玉应承了哪三点?宝玉因为什么而应承她的要求?

(4)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老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请简述。

(1)一、“误拾绣春囊”,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二、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惜春。表现:①主动要求惩罚私藏钱财、物件的丫鬟入画;②主动说出私传东西的“必是后门上的张妈”;③派人叫来尤氏,逼迫她带走入画。(3分,每点1分)个性:胆小怕事,冷酷自私。(2分,每点1分。)

(3)(花)袭人。应承的三点:①不胡乱赌咒发誓;②在老爷以及别人跟前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③不毁僧谤道,更不吃人嘴上胭脂。(3分,每点1分。)因为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

(4)因为:①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②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2分,每点1分。)和好:①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②宝玉高谈阔论“爱物”的道理,晴雯便说自己喜欢撕扇子;③宝玉拿扇子让她撕,两人大笑,和好如初。(3分,每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题目问,傻大姐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过两次,但她的每次出现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简述。考生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概述傻大姐两次出场的情况,二是傻大姐每次出场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第一次出场是她“误拾绣春囊”,第二次出场是她误泄“宝二爷要娶宝姑娘”的机密。第一次出场引起了抄检大观园的轩然大波,第二次使得黛玉如雷轰顶,产生了惟求速死的念头。

(2)该题考查《红楼梦》中判词相对应的人物。人物在抄检大观园的__中的表现,表现出来的性格。该判词对应人物是惜春,概述人物表现,抓住主要事情,梗概即可,不需讲清前因后果,不必详述过程。惜春在此事中力求自保,对仆人冷酷无情,对入画和张妈毫无同情之心,主动说出她们并要求带走。

(3) 袭人出于一方面出于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心,另一方面也借此试探宝玉,提出不久自己出会离开贾府,宝玉与袭人关系亲密,担心她被“赎身”后离开,自己身边从此失去一个知冷知热知心的人。 袭人本性善良,所提之事均是为宝玉着想,无一是为自己谋取好处。

(4)该题换个角度考查事情节,由宝玉要赶走晴雯考查二人失和前因,晴雯跌折扇子,却不肯听从宝玉训斥。袭人解围,晴雯却加以讥讽。然后考查二人和好的故事。复述时无需详细叙述,不要细枝末节,抓住主要情节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习策略】对于名著简答题,考生必须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做到读练结合,读是基础,练是检测。因为考纲规定必看的书目较多,而且《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内容和结构都非常复杂,人物众多,因此要多读几遍。通读一遍后,可以通过看目录来回忆章节内容,也可以分人物来记忆,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与某个人物相关的事件,能概述事情起因,基本经过及结果。能记清该事件涉及的相关人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一部一部进行,每部作品可以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此,名著考查能从从容应对。如复习《红楼梦》,可以将书合起,对照目录,一章一章回忆,遇到不熟部分立该翻阅读,强化记忆。也可以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回忆人物。先主要人物,后次要人物。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八十回中,“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担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奶奶”是谁?她为什么要给香菱改名字?这段文字表现了香菱怎样的心理?(5分)

(2)人们将办事不成功说成“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25.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