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 B:《望江亭》 C:《红楼梦》 D:《窦娥冤》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试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9、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

答:

10、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答:

9. (5分)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和孤独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3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2分)   

10.(6分)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2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和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太公吕尚。

B.“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指的是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绩。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此二人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D.“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是说臣之功绩,君之霸业,早已成为过眼烟云,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

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设问开卷,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B.“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C.勋业彪炳的姜尚、诸葛亮,历来受到后人的仰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对名标青史的英雄伟绩的意义表示了怀疑。

D.这首元曲于豪放中寓激愤之情,发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终的感叹。

①C②D


解析:

(只指诸葛亮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 (错在“有功而不得善终”,应是对历史一去不复还的唱叹。)

曹禺的剧作以紧张剧烈的戏剧冲突见长,请结合《雷雨》第四幕谈谈你对这点的认识。

整个第四幕都是戏的高潮。由于作者对剧中人物的透彻了解和精湛的戏剧技巧,这个高潮处理得高明、精彩极了!戏剧冲突非常紧张、尖锐,令人惊心动魄;情节发展跌宕多姿,引人入胜,但又节奏性强,层次分明。从这个高潮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多少外部动作的紧张,主要是由人物内在心理状态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周蘩漪下决心报复;周萍迫不急待地要与四凤出走;鲁侍萍茫然无措,痛不欲生;鲁大海非把四凤拉回家不可;鲁贵也急于伺机逮住周蘩漪要回到周家来;周朴园则急于想挽救那己成崩溃的局面……没有这

种人物心理的紧张,戏的高潮只会热闹,绝不会真正震撼人心。所以离开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划,就谈不上如何去组织高潮。《雷雨》的高潮处理得这样好,原因正是作者对他的人物太熟识,挖掘的太深了。我们倘若细加分析就可进一步看出,大到组织冲突和安排情节,小至人物的穿插、间隔和上下场,统统都是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发展逻辑的。针线之绵密,结构之严谨,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解析:

考查对戏剧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剧情全面把握剧烈的矛盾冲突。

读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请简析本诗是怎样写出瀑布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的。

答:

应用比喻手法(1分),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2分);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2分)。以“饮涧”“下山”“飞滩”等动词,写出了瀑布下泻的力度和撼人心魄的动感。(2分)


解析:

这首小令即景抒情,移情与景,描写瀑布飞泻的雄伟瑰丽的景象,由远而近,自上而下,铺排舒张,驰骋想象,连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声势,且出奇制胜,妙语连珠。将景人格化: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志二者相得益彰。此曲想象奇特,语言通俗流畅,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其境,亲身感受到那份力的壮美。

前四句写远眺,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作者身临其境,已不仅是看,而且是进一步去感受,去体验,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三个排比,一气呵成,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即是比喻,又是用典,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仔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还可以看到似烟似雾的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似乎还可以听到瀑布轰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作者描绘的是一幅壮丽奇谲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庆东原

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注]①陆贾:汉时楚人,佐刘邦定天下,曾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 ②张华:西晋文学家,曾力劝武帝伐吴,灭吴后,封广武县侯。后赵王伦谋废贾后,不从被杀。

1.从表现手法上看,本曲开头写“忘忧草”、“含笑花”,运用的是 手法。“劝君闻早冠宜挂”一句中运用了 手法。“那里也……”三句则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对三个曾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的

2.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所抒发的思想观点。

1.起兴(比兴) 借代(“冠宜挂”以“冠”代官职) 排比、用典(仅答“排比”即得分)

2.开头通过起兴,指出 不贪图功名利禄即可忘忧含笑,中间连举三个历史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仕途的否定之情。末二句则指出,把心神用于没完没了的辨别是非、褒贬得失上,不如与渔翁、樵夫聊上一夜家常更痛快,既反映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也包含着沉重的伤时叹世之情。


解析:

对于戏剧而言,没有集中的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窦娥冤》和《雷雨》都集中地表现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请结合作品的内涵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两部剧作的主要矛盾冲突。

《窦娥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 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窦娥冤》:以窦娥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与以桃杌太守为代表的封建贪官污吏之间的矛盾冲突。

《雷雨》: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解析:

每点2分。

下面是元朝吴镇的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对此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雪中乡野风景图。

B.第三句写远处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C.最后两句写江梅报告着春天的气息,碧色的鸟儿快乐的向人啼叫。

D.从此曲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个失意的、心情凄冷的孤独者。

B


解析:

(以梨花喻梅花,虚写梨花,实写梅花。)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每问3分)

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题是“潇湘夜雨”词中却不着一个“雨”字,作者用哪些句子来体现“夜雨”的?

(2)简析作者在内容上分哪几个层次表现离人“心碎”的感受。

(1)鱼灯暗    一声声滴人心碎     是离人几行情泪。

(2)深夜梦醒,看雨中昏暗鱼灯,听淅沥雨声,倍感凄凉,让人心碎。孤舟漂泊,离家万里,客居他乡,深夜无眠,倍感孤独,让人心碎。夜雨不断,像离人之泪,让人心碎。


解析:

阅读《长亭送别》《滚绣球》一曲,完成下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7.对《滚绣球》一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两相对照,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别有特色的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D."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达了对拆散恩爱夫妻的崔母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D


解析:

这是夸张的写法,不能理解为写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