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说《雷雨》第四幕中台词的艺术特点。

第四幕中四凤恳求侍萍让自己与周萍一起离开的那场戏:

四凤  (抽泣)我,——我跟他现在已经┅┅(大哭)

侍萍  怎么,你说你——(讲不下去)

周萍  (拉起四凤的手)四凤!真的,你——

这几句台词使用了互用的手法。互用是指对话中的双方(或几方)都用到跳脱。四凤与周萍的关系已发展到怀孕的地步,最初对她妈是绝对保密的,后来经过妈的一再追问以及情况的急遽发展,实在隐瞒不下去了,只好吞吞吐吐地承认。“已经”后面应该是“有了孩子”这类话,不过对于一个未婚女子来说,显然是羞于出口的,因此话说了一半欲言又止,表现了她此时羞愧难当、痛不欲生的复杂心境。而侍萍刚听到女儿那欲盖弥彰的半句话,凭着母亲的敏感就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一时也难以接受,自己最担心的事竟变成了事实,她有些不相信却又不容置疑,由于情绪极其慌乱以致语不成句而且也不忍心把事挑明。随后周萍也醒悟过来,但他还是深感意外,是惊是喜他也说不清,于是急于想证实的心情使他一时语塞。这段台词,交际双方的对话都采用跳脱的方式衔接、渗透和呼应,使矛盾冲突十分尖锐,气氛异常紧张,如果剧中人还那样斯斯文文、一板一眼地说话,那就极不真实自然,也不可能紧紧扣住读者或观众的心弦。


解析:

考查对戏剧中台词的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及人物的心理在把握台词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台词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大得歌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②蛩:蟋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作用?

答: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

答:

    (1)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2)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全曲由秋景入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丑 奴 儿 辛弃疾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问题:上面一首词,对其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愁。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文后问题。

[双调]

蟾宫曲·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注:非熊,指吕尚。

(1)首句中的“农夫”指 ,称其为“农夫”,是因为

(2)第二、三两大句高度概括地写出了 。

(3)末句“蜀道寒云,魏水秋风”采用的是 的表现手法,其句意

(4)这首元曲虽然用典,但用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典故,用语通俗,具有元曲 的特点。

(1)诸葛亮,姜太公

(2)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回顾、凭吊和评价。

(3)借景抒情,千古功勋无非过眼烟云,于事无补

(4)雅俗共赏。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6分)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这首曲分几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 B:《望江亭》 C:《红楼梦》 D:《窦娥冤》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试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9、请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的思想情感。

答:

10、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答:

9. (5分)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和孤独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3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2分)   

10.(6分)都是以乐景衬悲情(2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2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①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隐居南阳的诸葛亮和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姜太公吕尚。

B.“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指的是诸葛亮及姜尚的才能和功绩。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此二人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D.“蜀道寒云,渭水秋风”,是说臣之功绩,君之霸业,早已成为过眼烟云,而今唯余压天寒云,肃杀秋风。

②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是:

A.前三句作者以设问开卷,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B.“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C.勋业彪炳的姜尚、诸葛亮,历来受到后人的仰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对名标青史的英雄伟绩的意义表示了怀疑。

D.这首元曲于豪放中寓激愤之情,发出了有功而不得善终的感叹。

①C②D


解析:

(只指诸葛亮辅佐的霸业最终落了空。) (错在“有功而不得善终”,应是对历史一去不复还的唱叹。)

曹禺的剧作以紧张剧烈的戏剧冲突见长,请结合《雷雨》第四幕谈谈你对这点的认识。

整个第四幕都是戏的高潮。由于作者对剧中人物的透彻了解和精湛的戏剧技巧,这个高潮处理得高明、精彩极了!戏剧冲突非常紧张、尖锐,令人惊心动魄;情节发展跌宕多姿,引人入胜,但又节奏性强,层次分明。从这个高潮中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多少外部动作的紧张,主要是由人物内在心理状态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周蘩漪下决心报复;周萍迫不急待地要与四凤出走;鲁侍萍茫然无措,痛不欲生;鲁大海非把四凤拉回家不可;鲁贵也急于伺机逮住周蘩漪要回到周家来;周朴园则急于想挽救那己成崩溃的局面……没有这

种人物心理的紧张,戏的高潮只会热闹,绝不会真正震撼人心。所以离开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划,就谈不上如何去组织高潮。《雷雨》的高潮处理得这样好,原因正是作者对他的人物太熟识,挖掘的太深了。我们倘若细加分析就可进一步看出,大到组织冲突和安排情节,小至人物的穿插、间隔和上下场,统统都是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发展逻辑的。针线之绵密,结构之严谨,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解析:

考查对戏剧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剧情全面把握剧烈的矛盾冲突。

读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请简析本诗是怎样写出瀑布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的。

答:

应用比喻手法(1分),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状(2分);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2分)。以“饮涧”“下山”“飞滩”等动词,写出了瀑布下泻的力度和撼人心魄的动感。(2分)


解析:

这首小令即景抒情,移情与景,描写瀑布飞泻的雄伟瑰丽的景象,由远而近,自上而下,铺排舒张,驰骋想象,连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声势,且出奇制胜,妙语连珠。将景人格化: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志二者相得益彰。此曲想象奇特,语言通俗流畅,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其境,亲身感受到那份力的壮美。

前四句写远眺,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以后的感觉。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引起了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作者身临其境,已不仅是看,而且是进一步去感受,去体验,注入了自己的感情。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三个排比,一气呵成,进一步描绘瀑布变幻的姿态。“白虹饮涧”即是比喻,又是用典,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仔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还可以看到似烟似雾的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似乎还可以听到瀑布轰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作者描绘的是一幅壮丽奇谲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