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夜雨”落在梧桐、芭蕉上的声音,使人想见滴滴答答的夜雨。(4分)

(2)漂泊的孤苦、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怀想。(4分)少一点减1分,答3点得到满分。


解析:

《雷雨》第一幕布景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布景特点:阴郁、令人窒息、沉闷躁人、空气低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这个布景的设置。增强了戏剧悬念,加强了戏剧的矛盾推进,渲染了环境。为人物的出场烘托了悲剧性色彩。预示着这个周公馆貌似平静,实际上暗流滚滚。暗示着这个封建家庭的没落与崩溃。


解析:

考查对戏剧的布景特点及其意义的把握理解能力,意义可从在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解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试题

普天乐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元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八天台为道士。

曲中“蜗角名”和“蝇头利”指什么?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输与渊明陶陶醉”一句,“输”字用得妙,你认为妙处何在?

【小题1】指的是像蜗角一样的虚名和蝇头般的小利(1分)。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蔑视与厌恶之情(2分)。

【小题2】输即输给之意(1分),坦诚地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倾慕和未能早日归隐的悔恨(2分)


解析:

下列有关王实甫及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共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该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B:《西厢记》表现了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杂剧之冠”。 C:在艺术上,《西厢记》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张珙、杜丽娘、崔老夫人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D:《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对后世的戏剧、小说创作影响较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飚,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A.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B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嘹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回收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景,便一览无余了。

    (A、B两种答案,答出其中一种即可。两种都答,不重复给分。其中答出答案1分,分析2分,语言酌情给分。若答出别种答案,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2)(4分)此曲应理解为“有我之境”。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如“看沙鸥”之“看”固然是“我”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和评价。七句写景中没有作者表赞叹一字,但笔笔都像用醮满了爱的浓汁画出来的,否则哪能像这样美丽与可爱?

(答对得1分,赏析好处2分,语言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睛雪飞滩。

⑴这首小令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请举例分析这首小令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

⑴  这首小令分为两个层次。前三句为第一层次——远眺,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后五句为第二层次——近观,写瀑布带来的寒意和飞泻而下的气势。

(2) ①想像奇特,跨越时空。作者想像瀑布是织女以月亮为梭,用天机织出来的一匹雪练,高挂在石壁上晾晒,这就连通了天上与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想像空间。“几千年晒未干”,这就连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②比喻迭出,新奇多变。“雪练”“冰丝”“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既描写了瀑布的静态,也写出了它的动态,既描写了瀑布的色相,也写出了它流走飞动的神韵,从而使壮美奇伟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从境界、造语等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⑴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⑵“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

⑶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⑴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⑵ 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⑶ 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今属浙江)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找出这首元曲的诗眼,并阐释其具体含意。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

(1)“愁”,(1分)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流离飘泊的失意怅惘(愁苦也可)之情。(1分)

   (2)这三名胜由近及远的写出了黑夜中传来的种种声意,(1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1分),句式整齐,节奏鲜明(1分);以动衬静(1分),渲染了作才此时长夜难眠的孤寂(1分),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叹(1分)(愁苦、愁思亦可)。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共6分)

[中吕] 普天乐

滕 宾

(其一)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其三)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①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无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②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小题1、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玉楼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   ”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一枝红杏出墙来     ”的名句化用而来。(2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一首描摹出了春天的秀淡明丽、富有生机等特征,表现了诗人面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无限喜悦之情; “儿孙月下扶犁”等场景的设想流露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倾慕之情。

第二首用“残”“坠”“瘦”“稀”写出了秋天百卉凋零、草木摇落的萧瑟景象,表明时光飞逝,诗人因自己未能及早归隐田园而心生悔恨之情;“蜗角名,蝇兴利”,则直接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弃之情,对名利的鄙视之意;“黄菊围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通过预想中的田园生活,表现其浩然归志。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