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小桃红·秋江 倪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请从动静和色彩两方面对这首小令进行赏析。
“水影明如练”属于静景描写,“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属于动景描写,两者和谐统一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一句中作者将白、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点缀得异常绮丽。
解析:
对于这首诗在鉴赏时,题干上一句“这首小令描绘了意境幽远的秋水景色,读来如同欣赏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已经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交代得非常清楚了。顺着提示细心阅读,加以提炼很容易就能找到试题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
我是梅花。
注释:①逃祥老笔: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答:
(1)月下梅影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要点嗔怪、娇嗔或骂),侧面描写(或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要点“爱梅情深”或“对梅的痴情”)。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要点“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要点“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要点“高洁的情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无
《雷雨》第一幕人物出场时,周繁漪通身黑色衣着,有何意义?
周繁漪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色的花边。她的脸是苍白的。苍白与黑色十分分明。她那灰暗的眼睛深藏着忧郁。在她的文弱、哀静中有着狂热的思想。用黑色象征着心中的野。更说明一切的不幸的悲剧源于她。也正是她的一身黑吞噬了周围的一切。
解析:
考查对戏剧借助道具暗示人物性格及命运的艺术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北新水令]山松野花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
条,城对着夕阳道。
(1)[滚绣球]中情和景有怎样的关系.?,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曲词简
析。
(2)[北新水令]写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请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
(1)采用由情及景的手法,表达了莺莺不忍离别的深情。用了对比、拟人、夸张、对偶、叠词等修辞方法。“迟”和“疾”的对比,鲜明反映莺莺难舍难分的心理;“倩疏林挂住斜晖”用拟人,请疏朗的树林挂住流逝的日光,形象表现莺莺恨时光太快,留恋不舍分离之情;听“去也”松了金钏,望“长亭”减了玉肌用夸张,逼真形容出莺莺离别前所受的心理折磨。
(2)“残”“废”“瘦”空”四个形容词形象鲜明.虚实结合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残军”“瘦马”虚实相对,凸显败军溃逃的狼狈;“废垒”“空壕”
直现实景,渲染荒凉破败氛围。
解析:
(1) 4分。情景关系1分,修辞手法写出任意三种即得3分。不作分析扣1分。
(2) 4分。前后两句各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
寄鉴湖诸友 张可久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①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②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③。
注:①平山:即平山堂。 ②锦云:本指彩云,此处借指缤纷的荷花。 ③沧浪:本指水清色,此处暗用《楚辞·渔父》“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1)“不似”一词在曲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展现了什么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不似”二字领起下面三句,写出了往日鉴湖,荷艳花香,采莲姑娘的欢歌笑语荡漾在湖面上的美好、热闹场面。又与首句所描写的令人感到凄清冷落的“秋雨”“豆花”的眼前清秋之景自然形成对比。(2)突然间清溪上传来了渔歌之声,心中的无限忧愁、怨恨全都随风散落到碧水中。抒发了作者要驱散悲恨,摆脱尘世、归隐田园的情怀。
解析:
此曲借忆往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无尽感慨。“一城秋雨豆花凉”和“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形成对比,昔日共游湖上时的莲歌互答,畅游嬉戏,而今却一派肃杀。用“城”字而不用“场”,惟言一切浸在肃杀悲凉之中,“凉”直接表露出诗人漂泊异地时内心的主观感受。“不似”非景致迥异,乃情不同所致也。往昔之乐显今日飘零之苦。“西风雁行”含义颇深,“西风”本自有肃杀之苦,前人有“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句令人怅恨久之,此处“西风”除却节令之外,尚有叹自飘零之味,“雁行”无根蒂,岂不恰合诗人漂泊无定之情状,然而雁来之时可有信至,雁往之时可有信去?雁之来往皆无音信,念友怀乡之情甚是急切。多年羁旅漂泊之苦怎不令人生厌,“清溪”之上那声辽远的渔歌,唱动了诗人归隐的念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用此“沧浪”自然是诗人有意而为之,浮生的追求,人生的艰辛,就让那“沧浪之水”尽皆带去,只留下那片仰慕自然的情怀吧。至此,曲已完成,寄友之情得以抒发,然曲又不止于此,时不我遇之感慨也渗透其中。
全曲以蕴藉见长,除第二句为叙事和末句的“恨”字带有鲜明的感__彩外,其余均为写景。然景物又含飘零之感,孤独之情,途穷之叹,归隐之思。行文曲折有致:由眼前景,倒叙其人,追忆往事,回至眼前,极尽顿挫。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⑴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⑵“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⑴ 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⑵ 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 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
14.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15.B
16.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士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夜雨”落在梧桐、芭蕉上的声音,使人想见滴滴答答的夜雨。(4分)
(2)漂泊的孤苦、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的怀想。(4分)少一点减1分,答3点得到满分。
解析:
无
《雷雨》第一幕布景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布景特点:阴郁、令人窒息、沉闷躁人、空气低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这个布景的设置。增强了戏剧悬念,加强了戏剧的矛盾推进,渲染了环境。为人物的出场烘托了悲剧性色彩。预示着这个周公馆貌似平静,实际上暗流滚滚。暗示着这个封建家庭的没落与崩溃。
解析:
考查对戏剧的布景特点及其意义的把握理解能力,意义可从在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解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后面试题
普天乐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元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八天台为道士。
曲中“蜗角名”和“蝇头利”指什么?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
“输与渊明陶陶醉”一句,“输”字用得妙,你认为妙处何在?
【小题1】指的是像蜗角一样的虚名和蝇头般的小利(1分)。诗中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蔑视与厌恶之情(2分)。
【小题2】输即输给之意(1分),坦诚地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倾慕和未能早日归隐的悔恨(2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