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11分)对比阅读

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①,有白衣劝酒杯②。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泼醅:没有滤过的酒。②“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4.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5.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倾向。(6分)

14.比喻极小的名和利。(2分)表明了诗人对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厌弃。(3分)(不结合原文扣2分)

15.都对陶渊明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3分),表示理解、赞赏和向往。(3分)(不结合原文扣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蜗角名:如同蜗角那样的虚名,比喻渺小不足道的浮世虚名。 蝇头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这句话最先出处是宋·苏轼《东坡乐府·上·满庭芳六首(其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于忙?|宋·周密《浩然斋雅谈》中:漳州四通馆梁间有云:蜗角名,蝇头利,老天术何巧,以此役斯世。 蜗角名蝇头利肯定就这意思了,后来演化成成语蜗名蝇利 “蜗角名”“蝇头利”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蜗角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蝇头利:像苍蝇头那样微薄的利益。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秋景,第二首是春景,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8-9题。(11分)

塞鸿秋·春情

[元]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注:①鸾影:据《异苑》,罽宾国王买得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其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②兽炉:兽形的金属香炉。③沉水烟:沉水香,俗名沉香。一种名贵香料。④燕足留红线:曲出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

8.结合全文,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第二句的精妙之处。(5分)

9.“芙蓉面”用词恰到好处,试简要分析并说明首句对本诗的作用。(6分)

8.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3分)“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4分);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5分)

9.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2分)“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3分)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4分)侧面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5分)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的散曲,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全曲每句均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切动人,含蓄深远,是元曲中体现女子对男子之思的典范。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正宫 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中吕 山坡羊

薛昂夫

销金锅在,涌金门外,戗金船少欠西湖债。列金钗,捧金台。 黄金难买青春再,范蠡也曾金铸来。金,安在哉?人,安在哉?

23.下列对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塞鸿秋》前四句连用比喻,勾画出世人追名逐利直至老迈的可悲形象。

B.《塞鸿秋》中“至今寂寞彭泽县”一句,运用了陶渊明遭受贬谪的典故。

C.《山坡羊》结尾处连用两个反问句,引发世人对金钱与人生的深入思考。

D.两首元曲均为讽世之作,讽刺批判之余亦有忧时伤世之感,多有警策。

24.下列诗句与“黄金难买青春再”含意最相当的一项是(2分)

A.流光容易把人抛

B.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春如旧,人空瘦

25.请简要概括《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23.B

24.B

25.《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对追逐金钱的恶劣风气的强烈批判。

【解析】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事物的形象。B项“运用了陶渊明遭受贬谪的典故”错,写的是陶渊明拒绝与丑恶同流合污毅然转身,辞去彭泽县令,走向了田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解析:“黄金难买青春再”,意思强调青春可贵,青春难再。B项,“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以“花开”比喻青春,含义相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本首曲,上半部分描绘了社会上追逐金钱,奢靡的景象。而“金,安在哉?人,安在哉?”写这些人和他们的奢靡生活都已湮没不在,表达了否定、批判的态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乙亥北行日记(四则)①

朝天曲

元张养浩

挂冠,弃官,偷走下连云栈①。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杨岸。满地白云,东风吹散,却遮了一半山。严子陵②钓滩,韩元帅③将坛,那一个无忧患?

[注]①连云栈:本指横贯秦岭的一条高与彩云相连的栈道,此处比喻宦途之险恶。②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③韩元帅:指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后被诱杀。

16.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湖山佳处”两句用绚丽的语言描写了隐居地。前面用三个短句造成急如流水的气势,到“湖山佳处”便如落深潭,突出了隐居的清静。

B.白云在天山,不说满天白云风吹散,却说“满地白云”,可见诗人隐居的这“屋两间”原正处在白云深处,仿佛白云正在脚下滚动。

C.结尾三句,把“严子陵钓滩”与“韩元帅将坛”拿来对比,让读者自己衡量判断孰安孰危,从而达到对宦途的否定和对隐居的赞颂。

D.写隐居之志,抒山林之情,是元曲中常见的内容,大多用曲折隐约之法,但此曲却一语道破,直迫鹄的,尖锐地指出宦途从政的危险。

17.曲中“偷”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分析。(4分)

16.A

17.“偷”字贬词褒用,把作者离开官场是非之地时小心翼翼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16.

试题分析:A“湖山佳处”两句用绚丽的语言描写了隐居地,表述错误,用两句极平淡的语句,描写隐居的清静:“湖山佳处屋两间,掩映垂扬岸”,前面用三个短句“挂冠,弃官,偷走……”,造成一种急如流水的气势,到这“湖山佳处”便如落深潭,显出沉静的力量,下句却奇了,白云本在天上,不说满天白云风吹散,却说“满地白云”,可见这“屋两间”处在白云深处,彷佛白云正在脚下滚动。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用“连云栈”比喻宦途之险恶,妙用一个“偷”字。一方面把作者离开官场是非之地时小心翼翼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这也是写实之笔,作者的第一次弃官的确是逃亡式的“偷”走。“偷”字本是贬义,用在这里却花腐朽为神奇,倒成了妙词;同时,它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走出宦途险境,提心吊胆的日子结束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元】卢 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8.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这两句的妙处。(4分)

8.(1)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同、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2)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9.(1)诗人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2)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为完整绵密。

【解析】

8.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二字着手;以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赏析”多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4个角度各占1分。手法上答对比(“暮霭”与“空翠”之间)也可适当赋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6分)

【中吕】普天乐 秋怀

(元)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18.结合全曲,试简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3分)

19.用典是本曲突出特色,请举两例略作分析。(3分)

18.颇负才华、潜心学问、急于进取,而终无所就、华年空逝、自甘飘零的落拓文人形象。

19.化用前人诗句:“青天蜀道难”源于李白的《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者用以表达求取功名之路的艰难;“不饶人白发星星”点化李白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岁月不待人的无奈。借历史名人自嘲: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士,对比他们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十分可笑 。

【解析】

18.

试题分析:张可久是一个始终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这首《普天乐·秋怀》就是他自觉岁月销磨而功名难遂的悲叹。这篇作品讲究格律、辞藻,用典较多,文词工巧婉约,颇能体现“小山乐府”的特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曲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此曲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设问句“为谁忙?莫非命。”道出了作者自怨自艾之情,表面上说命运难改,其实正现出了作者心中的愤愤不平。“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诘问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风中奔波劳碌的驿马,不然,为何如此孤单寂寞?“西风”、“落月”、“红叶”、“冷”,这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伧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失意。“驿马”代指奔途,“书灯”暗示潜心学问,一年到头,日夜辛劳,孜孜以求,得到的却如李白、催明信所云,获取功名是“青天蜀道难”和“枫落吴江冷”的下场。后两句以“两字功名”开题自嘲,自甘飘零。无所适从,依违两难。以“笑“字转折,列举了子陵富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的故事,显示出否定的态度,引人遐想。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下题。(12分)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张鸣善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1、这首元曲题为“山行警”,联系全曲,是借“山行”警示了人们什么?(4分)

2、“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表面上写的是时近傍晚,实际上写的是什么?(4 分)

3、“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其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

17.

1、应珍惜时间,不要留下许许多多的人生遗憾。 

2、人到晚年。

3、回首人生,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

【解析】

赏析:

此曲抒炽热的离别之情和乡关之思,步步有情,景物含情,直率自然。运用隔离反复的修辞手法,别具韵致,

译文: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密密通往外面的世界,迎送来自各方各奔前程各有因果的人客,离家出门独上路途的人,在条条岔路前茫然四顾,家,已在身后好远,生活所逼,为安顿老少妇孺,离家的人,只得向前寻出路。一程又一程,长亭更短亭,心里不舍地算着离家又远一点了,再远一点了。一步一回顾,但仍不舍地,与所有离人一样,频频回顾,直至,家,掩在烟尘山重外,难窥踪影。想起此去经年,不知造化如何,不知何日重回,与家人团聚,霎时间天地再好也是黯然凄怆的暮色,斜阳铺在远远近近处,铺满一个又一个山头,仿佛平芜尽处是斜阳,行人却更在斜阳外,走不完的漫漫长路。回首向家乡的方向望去,早已隔了不知多少重山水,来时路只有暮色沧茫炊烟渐散夜雾弥漫。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双调]寿阳曲·烟寺①晚钟

元·马致远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②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③?

【注释】 ①烟寺:烟雾笼罩的寺庙。

②礼佛:即拜佛。

③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1、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

2、有人说这首元曲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可以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媲美,请你结合这首元曲作简要分析。(6分)

1、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即通过钟声惊动寺内坐禅的老僧来突出古寺的清静。

2、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座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所描绘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头三句,作者用了“寒”、“古”、“细”、“清”等形容词,极力渲染古寺清幽宁静的氛围。“寒烟柳”,先是写空中之景,缕缕寒烟缭绕在古寺上空。“古”与“清”体现了这座古寺的幽深与清静。紧接着写佛人离去,寺内一片寂静。这三句从正面层层对古寺宁静的氛围作了描绘。最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古寺的清幽,倒不是钟声太响,而是古寺太静。总之,全曲营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注)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注】湘阴:湖南省湘阴县,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14.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5分)

15.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堆和染。面对山,只见峰峦起伏,满眼尽是兰翠,一个“堆”字,就把那郁郁葱葱的浓重色彩渲染出来了;一个“染”字,也形象地描绘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情景。

15.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诗人流连于高远开阔、生机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悦心情,但也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前四句把在一般诗人笔下悲凉的秋景,写得高远开阔,生气勃勃,色彩浓丽,调子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最后通过“几叶”“败柳”的悠远抒情才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澜顿生。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主要是炼手法和炼境,答题时答出“动静”的关系,和效果即可。关键是效果一定要答。题干中问的是“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那么首先应找准这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动词化的形容词,而且两个字的位置应该是一样的。“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一个“堆”一个“染”;“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浓墨重彩;“染”字,拟人,以动写静,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作者的情感,一看情感词,二看意象。全曲能体现情感的词语不明显,要看诗歌的意境,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一转,“几叶儿傅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秋色,透露出了悲秋之意。解答时要联系全曲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为道中所见之景;在写法上,借秋景来表达情感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次韵【 元】张可久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卜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②,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②,梦不到金谷园④,海上神仙。

【注J.①鹤背扬州:《商芸小说》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话。②吟魂健:指作诗的灵感勃兴,诗兴浓。③琼林殿:古代欢宴新及第进士的场所。④金谷园:西晋大官僚地主石崇的别墅,规模宏大,极为奢华。

8.这首元曲前五句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末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8.答:前五句作者通过鹤背、白云等意象,表现了主人公高洁的思想情怀,(1分)通过老子《道德经》和庄生《秋水篇》表现主人公自由的精神境界。(1分)他手捧《道德经》,骑鹤下扬州,以白云为侣,与风月作伴,口里吟诵着庄子的《秋水》,精神超然于物外。(2分)从而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快意自由、倜傥不群的高士形象。(2分)

9.答:末三句点明了全曲的主旨。即便无法登上“琼林殿”,也无由进入“金谷园”,那又怎么样呢?我宁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海上神仙。(2分)“名不上琼林殿”是对功名的藐视,“梦不到金谷园”是对富贵的鄙弃,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坎坷不得志的无奈和愤然之情:“海上神仙”则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感。(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