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出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竟无力挽转的叹惋,对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① 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② 本词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写出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的凄清的秋景。 ②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词人羁旅孤栖的孤寂凄苦之情。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少
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1)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1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2)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2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8分)
相见欢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词的上片借景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阐述。(4分)
(1)上片抒写词人伤春惜花,感叹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无力改变现实的感慨。(2分)词人借林花凋谢,春红匆匆而去,表达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无奈”句点出这是环境使然,突出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慨叹。(2分)
(2)不是词人的直抒胸臆,是词人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比喻、比拟的间接抒情手法。(2分)“胭脂泪”对应“林花谢春红”,花无泪,但人有情,词人将其人格化。“相留醉,几时重”,即为花怜留人,人惜留花,彼此相识相知,眷恋难舍,但又无法实现。比拟的妙用将词人的迷离和怅惘的心绪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2分)(意思对即可,不拘泥于答案所言。)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
答:
(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怀旧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1)拟人 燕子
(2)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想“东风”吹去“胡尘”,是一奇;封“东风”为“万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解析:
无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 ,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花自飘零水自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 。(辛弃疾《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 。
, ?(姜夔《扬州慢》)
【小题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题2】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题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4】难赋深情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⑴子曰:“知者不惑, , ”(《论语·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⑵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羽扇纶巾, 。 ,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⑴仁者不忧,智者不惧,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2)忍尤而攘垢,伏清白以死直兮,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解析:
选材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外组合,课内与课外均有,以内为主;二是基本上出自基本篇目的要求背诵篇目。
诗歌鉴赏(共15分)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答:
请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妙在何处。
答:
【小题1】改(2分);过去所拥有的欢乐、尊严、自由等,那一切美好的事物(2分)。
【小题2】将抽象的愁具体化(比喻/化虚为实)(2分) ,写出了愁之多,愁之深,愁之绵延不绝(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