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姐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道是凉风。

注: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

(1)《清平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名。从这首词的风格看,作者与我们读过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___________同属______________流派。

(2)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绘词人“玩月”的?试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1)《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从这首词的风格看,作者与我们读过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同属豪放流派。(3分)

(2)这首词是用幻想(或:想象)的手法来描绘词人‘‘玩月”的。  (2分)这样写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大胆,词人突破现实的樊篙,竟然能够骑蟾上天游玩月宫,天上摇桂树人间吹凉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嫦娥洗尽铅华,‘‘素面原无粉黛”,词人骑蟾、喝酒、摇树,风流倜傥潇洒;描绘的幻境壮阔辉煌,宫阙铺银嵌珠,云海滔滔翻腾,人间积气濛濛;整首词气势豪迈,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4分)


解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其后题目。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背景提示]《夏日绝句》写于北宋南逃时期。当时北宋尚有力胜金人、收复中原的机会,但胆小怯懦的宋高宗无心御敌,致使中原蹂躏于金人铁蹄之下。李清照便是受难中的一员。《题乌江亭》写于会昌年间,当时杜牧遭受朝臣排挤,被贬为地方刺史,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变法。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叠题乌江亭》就写于这个时期。

针对项羽,后人评说不一,原因在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个人际遇不同而致。请结合李、杜、王三人生活背景提示,分析三首诗的写作当时意义:

李诗:

杜诗:

王诗:

(1)李诗:以项羽誓不过江东的英雄气概(1分),辛辣讽刺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不顾百姓死活的南宋统治者(1分)。(意思对即可)(2)杜诗:以项羽不能“包羞忍耻”而埋没“英雄”的教训(1分)来激励自己要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1分)。(意思对即可)(3)王诗:以项羽失去人心、大势已去(1分)隐喻宋王朝将要走向没落边缘而无法挽救,以警醒宋代统治者(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昼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这首词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写出了人的活动,有人认为“出”字用得好,有人认为这里用“荡”好,你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

(1)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人游春的欢娱,下片写词人与友人在船中宴饮的情形,并抒写了词人当时的情怀,别有意趣。(2)回答“荡”用得好的理由:“荡”字写实,具体描绘了嬉戏场面的欢娱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回答“出”用得好的理由:“出”字实中有虚,表现了嬉戏者在“绿杨楼外”忽隐忽现的情景,使词意蕴深长。意境更加优美,更能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的上片三、四句写景有什么特点?下片写人物活动又有什么特点?结合整首词简要评价作者的人文观念。

片第三句写碧苔,是静物;第四句写黄鹂,是动物。动静结合,很好地传达出了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春景风致。

下片写人物活动,主要写两位姑娘斗草。然而作者却有意避开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

全篇景色鲜明,人物生动,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时代妇女命运的充分关注。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 雨 万俟永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4分)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4分)

(1)(4分)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凄凉之感。

   (内容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2)(4分)上阕写雨之稠密,连绵不断;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阕写雨夜难眠,百感交集;雨不解衣,彻底不停。

   (上下阕意思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 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 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4分)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2分)。《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分)。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2分)《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以及重逢后的惊喜之情(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1)“人生莫放酒杯干”,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诗词名句很多,请按如下要求举出一例。(4分)

作者: 篇名:

名句: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塑造了一个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或“及时行乐”)、近乎“狂人”的隐士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__现实的不满和抵触。


解析:

古代诗歌赏析

鹧鸪天○1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下阕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

景色?(3分)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已什么样的情

怀?(3分)

(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角种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注】①橐鞬: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②锦领:指战袍。③山西: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

(1)上阙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景物画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全词,赏析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晓的画面,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前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

(2)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上阙中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下阙的“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忽作悲愁之语。由于作者后半生多穷荒边塞,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解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4-16题。(8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①榆关: 即山海关,是长城的一个主要关隘,古称榆关。

14.“长相思”是这首小令的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写天涯羁旅,缠绵而不颓废,忧伤而不凄苦,委婉动人。

B.用重叠复沓,极写行程之远,感触之深,渲染乡思之浓。

C.下片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突出词人辗转无眠,烦躁不安。

D.全词描写真切自然,情景交融;用笔简约凝练,意蕴深厚。

16.王国维曾盛赞“夜深千帐灯”句“千古壮观”,请联系上下片内容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4分)

14.(1分)词牌   

15.(3分)C

16.(4分)可抓住壮丽的千帐灯照着无眠的千颗乡心,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