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1)①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②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③侯蒙洒脱淡定。面对别人的讥笑,他不急不恼,反而称别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1)答对两点计满分。共4分。

(2)每点2分,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1)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如何表达词中主人公心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倚楼望江盼夫归来而一再失望的妇女形象。

   (2)作者先以白描手法直叙她极目远眺所见之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写出女子久等不至的焦急; 再用拟人手法写夕晖、流水,借以暗示思妇因失望而凝愁含恨。这种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手法,可谓绝妙。


解析: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阅坊下面的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献

苏轼

霜隆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苏词和张曲都有了“明日黄花”的典故,其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词曲简要分析说明。

张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是否与主题有关?

【小题1】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

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

【小题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表现了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归好表达。


解析:

【小题1】每点2分,共4分。

【小题2】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尖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首宋词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抒发了什么情?作者又是借助了什么景(试举两例)巧妙的抒发了这种情?

声音本是无知无觉的,可词人在其前冠以“寒”,其后缀以“碎”,前人评为极妙,你认为呢?请选其中一字,予以简要分析。

【小题1】愁。残灯,空楼,坠叶,静夜,寒声等等。

【小题2】哪个字都可以,答案扣在更好的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寂寥的心情即可。


解析:

选出译文正确的一句(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祖国江山,千秋依旧,可是英雄们再也寻找不到孙仲谋的住处了。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英俊潇洒,就算他今天重到扬州,也定会感到吃惊。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想当年,刘裕率领强大的军队,英勇北伐,那威势如同猛虎下山。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有谁会问,廉颇死了,我们还能吃饭吗?

阅读下在一首词,完成后面两个题

渔家傲

范仲淹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②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抗击西政的侵扰。

②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①简要分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在全篇中的作用。

②试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异”字统领全文,总写了作者对塞下秋景的感受。(1分)既写出了塞上秋景的奇异,如四面边声、午里峦嶂、落日孤城、羌笛秋霜等。(1分)又写出了与家乡风景的不同,(1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每项意思对即可得分,共4分)

②该词既表达了作者有家难归、思乡的苦闷抑郁心情。(2分)也表现了词人抵御外侮,报国立功的爱国情怀。(2分)(共4分,每项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

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老,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辛弃疾,______朝人,作品集子有《_____________》。

2、“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怎样理解这个“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南宋人,《稼轩长短句》2、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精神。3、并非酒醉,而是心醉于梅,不知不觉中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忆君王

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念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注]此词作于宋微宗被金人掳走后,中原易主,作者在离乱中来到江南以后。

1、第3句写“燕子”,有什么作用?

2、全词的词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3、末句“人断肠”包含哪几层意思?

1、第3句借燕子的无知无情,反衬词作者的怀旧之情。

2、“依旧”二字是全词的词眼,从中传达出词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

3、末句“人断肠”,道出作者心中无限恨:国破家亡,无能为力;君恩似海,无以为报;独立黄昏,孤苦无助。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8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联系全词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具有什么含意?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表面写梅花在黄昏时孤寂愁若,又遭雨侵袭,暗写诗人自己主张抗金而受到当权的投降派的打击孤寂而凄苦的处境。(2)用托物言志(或拟人)手法,梅花象征正直坚贞的气节,表面写梅花,实际是写诗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这样委婉抒发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露:酒的泛称。②赊: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黄昇《花阉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

(1)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抛却一路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2)不同意。全词紧扣“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因此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