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pú sà 蛮 宜兴作

苏 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该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时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

(1)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点(孤独)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③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②鹧鸪:一种鸟,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2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22. “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在上阕中,作者抓住春天景象的典型意象,(1分)通过微风、轻云、碧水、晴空和争泥春燕等意象(2分)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1分高@考☆资&源*网)

22."此情唯有落花知!"拟人手法。(2分)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感情。(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结合诗句谈谈作品最有特色的修辞手法。

【小题1】参考答案: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1分)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1分)“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1分),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2分)(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其二: “又还寂寞”(1分)是直接抒情,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1分)之景,从远景乱山.归鸦.暮色,到近处的落叶.秋风,寂寞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1分)。结句抒情,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1分)。突出的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__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1分)。

【小题2】参考答案:“梧桐落”,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1分)情景交融,(1分)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2分)。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2分)


解析: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请问这位词人是谁?

A:辛弃疾 B:李煜 C:宴殊 D:李清照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试题。

临江仙

[宋]陈与义①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②。

忆昔午桥桥上饮③,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1126年,金兵陷汴京,北宋亡,陈与义避乱于闽、粤间。1131年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②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的西京。③午桥:桥名,在洛阳城南。

14.词,主要是为了配合隋唐时期流行的 而产生的。

15.画线句颇受后人赞美,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加以赏析。

16.你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评价?

14.燕(宴)乐(1分)

15.要点:(1)用悠扬笛韵衬托月夜杏林的宁静,景象空灵。(2)言外传达良朋欢聚的雅兴,情景交融。(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6.要点:(1)直写当前饱经丧乱、劫后余生的沉痛心情,颇具世事无常的苍凉之感。(2)感慨古今兴衰化为渔樵晚唱,情绪旷达而又略显无奈(悲观)。(共4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

【小题1】指驰骋千里疆场,收复河山的梦想。抒发了作者主张受到排挤、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

【小题1】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

②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

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解析:

【小题1】4分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释]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答:

【小题1】①“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为下文关于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②也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落寞的心境;③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

【小题1】答: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


解析:

【小题1】第①②点各2分,第③点1分。

【小题1】点明思想情感3分,联系具体词句分析3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咏梅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到,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

答:

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小题1】(2分)这首咏梅词描写了梅花婀娜多姿的俏丽风韵,赞美了梅花傲对冰雪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崇高人格。

【小题1】(4分)上阕,写梅景,即描写梅花的形态,主要采取了衬托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先是用“雪”和“春信”、“寒”和“琼枝”相衬,以使梅花傲寒不群的品格表现的更突出,更鲜明,后用“香脸半开”、“玉人浴出”,形容梅花新蕾的秀美、妖艳,以人拟花,以花类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下阕,写梅情,即表现赏梅的情致,主要采取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先是用明月映照雪地,营造出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赏梅环境,并进一步烘托了梅花的圣洁,后又描写了人们踏着白雪,顶着明月,饮酒赏梅,发出了“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感叹。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手法只需答出其中一点,关键看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1)①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②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③侯蒙洒脱淡定。面对别人的讥笑,他不急不恼,反而称别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2)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1)答对两点计满分。共4分。

(2)每点2分,共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