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城邦日益衰落之际,苏格拉底这样说道:“一条船,应让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是()
A:知识治国 B:以德治国 C:维护女权 D:轮流执政
“她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A:比拟 B:摹状 C:映衬 D:比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 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土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人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
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米,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快摇!”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这几句人物对话的作用是
A.侧面反映人物勇敢的性格特点。
B.表现人物紧张而不慌乱的性格特点。
C.交代事情的经过,推动情节发展。
D.为下文伏击战的胜利作铺垫。
2.“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连用“一望无际”“密密层层” “铜墙铁壁”等语显得华而不实。
B.又说“铜墙铁壁”、又说“白洋淀的哨兵”重复啰嗦。
C.“密密层层的大荷叶、铜墙铰壁”象征男子汉们的斗争;“粉色荷花箭”、“哨兵”象征青年妇女们的斗争。
D.这些景物为情节展开作铺垫既为下文突现的险情埋下伏笔,又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
3.对“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一句理解错误的是
A.表现妇女们很沉着。 B.表现妇女们很勇敢。
C.表现妇女们本领高 D.说明了妇女们惊慌失措。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荷花淀
(甲)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乙)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为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
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撅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7.根据甲段人物的对话概括人物性格特征(除水生嫂以外)。
8.“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9.乙段中写她们受到什么刺激?为什么兴奋?
10.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语言描写刻画了四个青年妇女的不同性格,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B.从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青年妇女性格中豪迈、乐观的一面,是后来配合子弟兵作战的基础。
C.从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青年妇女成立队伍的动机是不愿被丈夫看作落后。
D.两段文字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糅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7、答案:①文静乖巧,善找托辞。②质朴憨厚,感情外露。③快人快语,不用托辞。④忸怩含羞。
8 、答案:表示语言的中断。
9、答案:寻夫不着遇敌,拼死到了荷花淀又以为中埋伏,抱定必死之心投水以保气节又碰上丈夫,打了胜仗丈夫又走了。故她们“刺激和兴奋”,显出水乡妇女的乐观精神。
10、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标横线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B: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C: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 D:“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根据语境,选出对象声词标点错误的一项 ( )
A:凝积在树叶上的雨珠继续往下滴着,发出清脆的音响:丁——冬——丁——冬…… B:叶子铺了上去,立刻蚕房里充满着萨、萨、萨的响声,人们说话也不大听得清。 C: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D:鬼子的船追过来了,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________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冒 B:钻 C:露 D:爬
选出对《荷花淀》两次描写划船时水声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②“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A:第①句节奏很慢,衬托出她们即将见到丈夫的轻松悠闲的心情;第②句节奏很快,衬托出她们遇到鬼子后紧张、慌乱的精神状态。 B:第①句节奏很慢,衬托出她们边划边聊,轻松悠闲的心情;第②句节奏很快,衬托出她们遇到鬼子后紧张而又沉着的精神状态。 C:第①句节奏很快,衬托出她们边划边聊,轻松愉快的心情;第②句节奏更快,衬托出她们遇到鬼子后冷静、沉着的精神状态。 D:第①句节奏很快,衬托出她们急于看到丈夫的心情;第②句节奏更快,衬托出她们在遇到鬼子后紧张、慌乱的精神状态。
小说有两处写到妇女们划船的水声:一是探夫未遇的归途中:“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二是敌人追来时,她们把小船摇得飞快:“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划船的节奏反应出人物心情的不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①轻松而愉快 ②紧张而慌乱 B:①轻松而平静 ②紧张而镇定 C:①轻松而平静 ②紧张而急躁 D:①悠闲而愉快 ②紧张而慌乱
雅典城邦日益衰落之际,苏格拉底这样说道:“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是( )
A:维护女权 B:以德治国 C:知识治国 D:轮流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