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名曰“超然”。

 ⑴“烟雨暗千家”中的“暗”字,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暗”字既使人想象到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又为全词定下抒情的基调。

 ⑵①因清明节所生的难解乡愁;②寄情诗酒的洒脱;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⑴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⑵黄昇《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答:    

⑴答: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路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1点1分, 3点即可得满分)

⑵答:不同意。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2分)全词通篇都是紧扣“喜还家”三字构思下笔、写景抒情的。(2分)


解析: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2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__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1.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棗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2.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棗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 ,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1、A

2、A


解析:

1、(如果“秦娥”是主语,那么“梦断秦楼月”作谓语)

2、(毛词的人物是红军,不能说“没有人物活动”)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__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上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请从“静”与“动”的角度对下片进行赏析。

.共8分,每小题4分(1)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片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光图。

(2)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拂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诗人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解析:

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寒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②宫殿,冷烟衰草。

注: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北宋首都汴京。②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更何谈恢复的准备!昔日大好山河,沦落敌手,哀鸿遍野,了无生机。奢华的宫殿,满目凄凉。(2分意思大致对就可以得分。)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1分)


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词,回答1-2题 :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

②“门外楼头”,用典: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2 、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不超过100字)

:1.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2.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项即算不错)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闲”字对于创设全诗的意境极富情趣,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诗的上阕写西湖的天光水色无限美好,各种景物都色彩鲜明,在这样美好的景色里,动物也悠闲自在地安然入眠,西湖的歌管弦曲也不能影响它们了。“闲”字正折射出月夜西湖恬静的风光,更折射出诗人的喜悦心情。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于。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②摩诘③起,凭画作,倦游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曾中进士,官至宜阳主簿。不久金亡,与兄隐居龙门山。②九原:九泉,黄泉,指人离开世间和所去的另一世界。③摩诘:即王维。

(1)全词上下片分别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结句为何引“摩诘”而不写其他人?(4分)

答:

(1)上片: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的居室环境。(1分)下片:主人公月下垂钓,雨中锄地,花下读书的闲适生活。(1分)表达了词人乐于隐居生活的闲适之情和因年老而功名无望的惆怅之情。(2分)

(2)①王维是著名山水画家,引用他可以表现出主人公对自己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②作者同王维一样,都是因“倦世”而隐居。(2分)


解析:

本题选定是一首词,着重于思想情感理解的考查。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有人说本词是“咏梅之作”,请简要说明自己鉴赏后的见解。

答:

是咏梅之作。词题是“梅”,词的内容句句或直接或间接写梅。上阙第一句是交代梅开之“时”,第二句写梅与“天淡”、“云来去”相融相洽。下阙虽写情也是因见梅而生情。

是怀人之作。上阙写梅,写得极美,即下片中说的“胜绝”,这“胜绝”之景是为写人情而设,写“胜绝”是为了写“愁绝”,起反衬作用,获得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解析: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