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无题

(明)常论

惊晓梦数竿翠竹,报秋声一叶苍梧。迷茫远近山,浅谈高低树,香空悬泼墨新图。百首诗成酒一壶,人在东楼听雨。

⑴这首散曲,名为无题,实乃有题。请拟标题,并简述理由。(3分)

⑵作者是如何写雨的?略作说明。(3分)

⑶本散曲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说说本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⑴听雨。“雨”是这首散曲的描写对象。“听”字不仅含蓄,且引出主人公。

⑵由听觉到视觉,再到内心感受;与泼墨新图相比,突出景色秀美;饮酒听雨,别有情趣。⑶主人公以诗下酒,一曲新词酒一杯,又侧耳听雨,心不在焉,表现出“听雨人”悠然自得。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4分)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3分)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像”“用典”“拟人”) (手法各1分,内容1分)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意思对即可给分,三点每点1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南宋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3分)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5分)

(1)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每点1分)(2)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顽童1分,老夫1分)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1分)“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1分)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1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科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和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解析:

此为抒怀词。词人以轻灵、蕴藉的笔致,通过对夏日景物和身边琐事的描写,抒发了自

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绪。词中多次化用前人诗句,合数家于一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而上片结句不仅写景,在结构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字里行间飘溢出的是一种孤寂和无奈,使上下片之间暗脉相接。

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本来,这都是士大夫消夏乐闲的韵事,正好在上片的背景里展开。然而,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在内,和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作者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

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实际上,在上片表面上的闲适恬淡背后,正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特别是结尾处那只“立移时”的白鹭,含情脉脉,不愿离去,似乎有意要和形只影单的词人作伴,已经暗含着词人知音难求的感慨。下片身边琐事的动辄生愁,特别是第三句“日长”与“睡相宜”之间那个刺目的“偏”字,结拍那无可奈何的“自”字,都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愤懑和不平。所志未遂,华年虚度,寂寂夏日,百无聊赖,

身边连一个相濡以沫的朋友都没有,他自然无法保持心理平衡了。

此词意境貌似闲适而实寓有深意,表现了词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赏析“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中蕴含作者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阙的后面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

(2)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表达技巧。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衬托出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上片的提示,完成下片的赏析.(6分)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

前两句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而客尚滞留,本已不胜惆怅,何况那声声“杜鹃啼”,更引起羁旅之人无限乡思。“忍听”,实际上是“岂忍听”之意。全篇主旨于结尾处点明。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请赏析作者的“梦”,在词的表现方法上,该词呈现何种风格?

:可能是理想,追求三山的理想。本词有豪迈词风,可从相关意象中看出。


解析:

阅读词〈pú sà 蛮〉。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pú sà 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

(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即可),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

(2)运用反衬手法,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2分)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略加分析。(4分)

(6分)(1)考查炼字。“尽”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2分)

(2)考查意境。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2分)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怀念。(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