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1)上阙以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咏梅花的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阙的咏梅,词人在下阙表现了怎样的心境和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阙采用衬托、比拟的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容,形象地勾勒出娇洁的鲜明特点。
(2)上阙刻画了梅花的娇姿美质,下阙铺叙在美好的月夜清景中赏梅饮酒。词人的心境是明净、开朗而兴致大发的。通过最后一句对梅花的赞叹,则倾泻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2题。(两小题,共5分)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个情境。(2分)
(2)诗词讲究炼字,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这首词的上片中选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例字,并说说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1)秦楼上,秦娥月下吹萧,思念离别的亲人。②重阳节登上高原,极目远眺,直到黄昏,人稀尘绝,也无离人的音讯。
(2)例:一个“咽”字,尽显箫之神韵,低沉如哽咽的箫声不仅表现了秦娥思念之情的悲苦绵长,同时也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解析:
无
阅读贺铸《青玉案》词,回答问题。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有“贺梅子”之别称,起因就在这首词的结尾三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结尾三句之妙。
妙在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和博喻的修辞手法,一川烟草表示‘闲愁’无处不在;满城风絮表示‘闲愁’纷繁杂乱;黄梅雨表示‘闲愁’没有穷尽。抽象的‘闲愁’被描写得丰富、生动、形象、真切,而又新奇。
解析:
(解答时一定要运用虚实结合的理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续写下片赏析(150字左右)。(6分)
浣溪沙 (苏 轼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写初夏乡村情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词上片写景,重在路途之声;下片言事,重在行人之态。纵览全词,起笔于有声,落笔于有声。
通常,诗词中景多是视觉形象的画面。上片,苏轼一改常法,拿乡村声响入词,于平易中见别致。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sāo)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些少三句,全从声响中来,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以及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均有不同程度地表现。
古诗鉴赏
下片,写词人行色匆匆于乡村道上的片断感受,未直接抒情而情蕴其中。过片,“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倒叙,上片所写景由此而来。因路远酒醉,体乏人困,才有睡意朦胧中“听”来的乡村景致。日高人渴觅茶,见人物情态,真切中有不拘小节的生活真趣。结篇“含不尽之意”。既收于叩问声,呼应上片,又状出了身为太守的词人讨茶态度,“试问”所问,或者还含了农人的家常、丰收的盼望。
解析:
(得分点:据上文提示,人物“情态”、篇末“人声”的赏析,各2分;点明“酒困”句,以顺接上片赏析1分;语言流畅富于美感1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点绛唇 夜宿临洺驿
陈维崧①
8.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发髻,写出山体高峻,排列密集。(2分)
一是把山岭之势比作蝌蚪游动,形容山势连绵,逶迤雄阔。(2)
这样的比喻生动描绘出夜晚时月光下太行山静矗和起伏的独特景象。(2分)
9.“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表达了俯仰今古,世事沧桑,感慨万端;(2分)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阔大苍凉中,寄寓诗人飘泊不定、感时怀古的
悲怆心绪,既有故国之痛又有身世之悲。(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
①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6分)
南 乡 子 (唐·李 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其景的作用。(2分)
答: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4分)
答:
10(1)借景抒情(1分),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衬托思乡之情(1分)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2分),点明并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 吉
笙歌梦断蒺黎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
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甃zhàu坝塌的砖块。
①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
②此曲在景物描写上富有特色,其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曲子中句子加以分析。(4分)
①这首曲抒发了作者的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哀叹之情。(2分)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如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2分)②此曲在景物描述上的特点是对比描写,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怀亭等与现实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形成鲜明对比。(2分)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临江仙
[五代]鹿虔扆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②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__,清露泣香红。
[注]① 鹿虔扆(yī):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② 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2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的 ,作者是通过 来曲折表达这一情感的。
(2分)
22.词的下片颇具艺术感染力,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1.(2分)(1)__之痛,景物的衬托(气氛的烘染)
2.(4分)要点:① 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感染力。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 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答:
(2) 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
⑴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4分)
⑵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 ②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1分。)
解析:
无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