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

1.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

2. ,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3.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姜夔《鬲溪梅令》)

4.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pú sà 蛮·书江西造口壁》)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波心荡冷月无声。 2.念桥边红药。 3.玉钿何处寻? 4.青山遮不住。 5.无人会,登临意。


解析:

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叶梦得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1)“秋事促西风”中的“秋事”本意是秋收的事情,从全词看,实际上是指什么?“岁将晚”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

(2)“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中“醉”字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边疆紧急的战事。时序的晚和作者年岁的大。

(2)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而朝廷昏庸无能的愤懑之情。


解析:

(1)4分   (2)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

答:

【小题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诗人以“千里长江”、“古寺疏钟”、“天上银蟾”的存在与金陵的衰亡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

【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诗人以“千里长江烟淡水阔,古寺疏钟回响不绝,天上银蟾圆缺自若”的永恒自然之景,反衬金陵的衰亡,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

【小题1】渔翁是一个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形象。诗人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以渔翁的形象自比,来表达自己虽境遇多舛,但仍矢志不移,坚持抗金,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


解析:

【小题1】答“借景抒情”、“用典”等虽用到,但不是主要的手法,酌情给分,不超过3分。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解析:

阅读宋词《酹江月》,回答①一②题。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茄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①词中的“关西”、“三秦”指的是:

A.指潼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B.指函谷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C.指玉门关以西和潼关以西。

D.指关中地区和函谷关以西。

②“空指冲冠发”,用的典故出处指的是:

A.樊哙在鸿门宴上怒视项羽的故事。

B.蔺相如在秦廷持壁怒向秦王的故事。

C.岳飞在《满江红》中抒发的愤怒情感。

D.荆轲慷慨悲歌使在场者满腔怒火的事。

①B ②D


解析:

“关西”、“三秦”属于文化常识,“空指冲冠发”为典故,需勤积累,见语文知识手册。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__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C


解析:

“虽然革命力量被‘右’倾错误葬送殆尽”,说法有误,这里“右”倾,应为“左”倾。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1)天色己晚,余晖从稀疏的苇蓬缝隙里漏进船舱,但诗人仍无意过江,吟诵声在苍茫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和孤寂。

   (2)拟人,示例:拟人手法。诗歌赋予鹭鸶人的情态,鹭鸶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诗人的心思,频频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解析:

(1)略(2)反衬、衬托亦可,示例:反衬手法。诗人用“唯有”鹭鸶“翘足对窗”来宽慰自己,反衬自己的孤独,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和苦闷。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概括《密州出猎》上片的内容,并选出你认为精彩的两个字加以分析。

(2)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1)上片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用一“狂”字,抒写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著一“卷”字,突现出队伍雄壮,势如磅礴倾涛。

(2)前词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气势豪迈,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后词为怀念亡妻而作,表达了对亡妻真挚的忆念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慨。两首词风格两样,前者叱咤风云,充满壮志豪情,后者低回婉约,通篇如泣如诉。


解析:

(1)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眺望,奋勇射杀西夏来犯敌军。

(2)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www..com

酒 泉 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问题:上片写“观潮”,下片写“弄潮”。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简要说明结尾两句所起的作用。

以梦中的复现与梦醒的惊寒,从侧面对“观潮”“弄潮”的壮观场面作渲染、烘托,更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词作的感染力。


解析:

题目指明了答题要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结尾两句写梦,这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以梦境(幻境)反衬现实,或以梦境寄托某种追求等等。上片开头即写“长忆”的是“观潮”,可见这首词通篇回忆往事。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2、D

3、(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