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试题
霜天晓角
(南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处、几丝碧。 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
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
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1】(2分)早春;东风外、几丝碧
【小题2】(2分)承上启下;展现出视角的由近及远,拓展了词的空间
【小题3】(4分)“和”字很自然地把“水”与“云”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表现了水天一色,云映水中的景象,措词精当;“湿”字状云,使水倒映着云,云浴水而出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于眼前,传神地描绘出春天西湖水光云影给人带来的清新朗润之感。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释: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 词的上阙是如何描写幽居环境的?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本题从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或衬托等角度回答均可。指出方法1分,联系具体词句1分,分析其作用1分。)
答案示例一:上阙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将流水之声比喻为玉鸣(玉佩碰撞发出的清亮的声音)兼有将流水比喻为翠玉之意,第五句赋予山鸟以人的情感(喜悦相呼)。写出了幽居生活的环境之美和心情之畅。
答案示例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屋上青山是静景,阶前流水和山鸟是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和心情的闲适。
(2)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
(3分)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2分)
9.下面示例答出某一个,分析恰当即可。
示例一: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示例二:白描手法;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示例三: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如果答其他表现手法,如渲染、拟人、移步换景等,可酌情赋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①。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
塘自碧。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宋时有郊游踏青的习俗。
上片末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上片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岑寂”?
虚实结合能较好地表达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简要分析。
[0ffa22c5e803760c.jpg]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1)(4分)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2分)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2分)
(2)(4分)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怀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贪恋梦境,忘了功名。(2分)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2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南宋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上片主要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燕子的?请作简要分析。
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拟人(1分)。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却闷闷不语,因为旧巢无觅,作者也借燕子表达了人无归处的悲凉凄怆之感(或答:流浪他乡的悲凉之感)。(分析1分,结论1分)
【小题2】1、对戍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的同情(1分);2、对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不思抗敌、沉溺于酒色歌舞的讽刺与指责(2分)。(若答“在国危民难之时的愁苦心情,拳拳爱国之心”可得1分。)
解析:
略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双调] 殿前欢 爱山亭上
张可久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搘[注]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注:搘,zhī,同“支”,支撑。
①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曲写了作者登临爱山亭,游赏到一片富有生趣、烂漫可爱的自然美景。
B.前二句景象清新明快,透露出了诗人登临爱山亭之勤,心情之闲适愉悦。
C.“倒持手版搘颐看”流露出诗人摆脱宦务,得以自由自在的“偷闲”之乐。
D.“松风”三句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寒”“烂”二字却增添了凄凉色彩。
②结尾句“青山爱我,我爱青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全曲,举例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8f7d6ff5b3104a62.jpg]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
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
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小题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3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2分;“/”前后内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2】“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手法2分,双关、借代、比喻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说“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用得妙,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答:
【小题1】“凉”字用得妙。因为它含义丰富、意味深远:(1)指中秋时节天气凉(2)诗人遭贬,感到悲凉(3)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
【小题2】既再现了当时云遮月的天气状况,又借此抒发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1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请对本诗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小题1】(6分)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2分)
麦田被风吹起,如绿色的波浪一样起伏;水塘里的草根处有蛙欢快的叫声;那无所事事的蝴蝶,翩翩起舞,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2分)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表达了沉醉在美好春光里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小题2】(5分)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3分。答出修辞给1分,分析给2分。)
诗人寓情于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寄寓了悠然自得的心态。(2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