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甩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请简析“秋雨一何碧”两句写景的作用。
(2)“苹洲外”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3)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1)(3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通过描写雨后秋山美景,反衬词人心中思乡念国的忧愁(2分)。
(2)(3分)拟人(1分),描绘了远山暮色之景(1分),引出对人世沧桑的感叹(1分)。
(3)(4分)①孤独漂泊,思念家乡;②中原未复,山河破碎;③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④怀才不遇,功业难成。
解析:
无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下面试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
▲
14.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
▲
15.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
▲
1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2分)
14.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独。(“情”“景”的角度各2分)
15.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下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及“山长水阔”等语,展现出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4分)
解析:
无
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请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项?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江城子 D:念奴娇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试题
霜天晓角
(南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处、几丝碧。 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
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
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1】(2分)早春;东风外、几丝碧
【小题2】(2分)承上启下;展现出视角的由近及远,拓展了词的空间
【小题3】(4分)“和”字很自然地把“水”与“云”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表现了水天一色,云映水中的景象,措词精当;“湿”字状云,使水倒映着云,云浴水而出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于眼前,传神地描绘出春天西湖水光云影给人带来的清新朗润之感。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释: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 词的上阙是如何描写幽居环境的?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本题从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或衬托等角度回答均可。指出方法1分,联系具体词句1分,分析其作用1分。)
答案示例一:上阙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将流水之声比喻为玉鸣(玉佩碰撞发出的清亮的声音)兼有将流水比喻为翠玉之意,第五句赋予山鸟以人的情感(喜悦相呼)。写出了幽居生活的环境之美和心情之畅。
答案示例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屋上青山是静景,阶前流水和山鸟是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和心情的闲适。
(2)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试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对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
(3分)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2分)
9.下面示例答出某一个,分析恰当即可。
示例一:动静结合。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示例二:白描手法;例如“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观中,营造—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
示例三: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
(如果答其他表现手法,如渲染、拟人、移步换景等,可酌情赋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①。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
塘自碧。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宋时有郊游踏青的习俗。
上片末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上片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岑寂”?
虚实结合能较好地表达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简要分析。
[0ffa22c5e803760c.jpg]
解析:
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1)(4分)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2分)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2分)
(2)(4分)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怀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贪恋梦境,忘了功名。(2分)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2分)
主观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给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南宋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上片主要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燕子的?请作简要分析。
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拟人(1分)。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却闷闷不语,因为旧巢无觅,作者也借燕子表达了人无归处的悲凉凄怆之感(或答:流浪他乡的悲凉之感)。(分析1分,结论1分)
【小题2】1、对戍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的同情(1分);2、对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不思抗敌、沉溺于酒色歌舞的讽刺与指责(2分)。(若答“在国危民难之时的愁苦心情,拳拳爱国之心”可得1分。)
解析:
略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①一②题。
[双调] 殿前欢 爱山亭上
张可久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搘[注]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注:搘,zhī,同“支”,支撑。
①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曲写了作者登临爱山亭,游赏到一片富有生趣、烂漫可爱的自然美景。
B.前二句景象清新明快,透露出了诗人登临爱山亭之勤,心情之闲适愉悦。
C.“倒持手版搘颐看”流露出诗人摆脱宦务,得以自由自在的“偷闲”之乐。
D.“松风”三句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寒”“烂”二字却增添了凄凉色彩。
②结尾句“青山爱我,我爱青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全曲,举例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8f7d6ff5b3104a62.jpg]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