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pú sà 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①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②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答: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1分);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1分)
②答: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1分)下阕“飞蓬”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1分);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1分)
解析:
无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忆江南①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1)C(强调“故物“在,而盛景不再,意在感概人世沧桑)(3分)
(2)这两个字都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兴衰更替的凭吊(3分)
(3)答题要点:主旨:都是对兴替的凭吊。
手法:《忆江南》相对更含蓄隐晦一些。
具体结合诗句进行讲解,意思对即可(4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答: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答: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2分。“氛围”1分,“心情”1分)
(3) 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忆秦城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简析叠句“梧桐落”的表现力?(4分)
(2)有人认为“断香残酒情怀恶”是直接写作者“情怀”的,说说你的理解。(4分)
(1)叠句“梧桐落”,强调落叶在词人精神、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像无边愁绪,飘落心上;风声像锋利钢针扎在心上。(2分若答“点题,强调秋天的到来”这类表层意思或“作用”给1分)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痛,背井离乡愁,都涌上心头。(2分)
(2)其一:同意这种说法,(1分)理由: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1分)“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2分)其二:不同意,直接“情怀”的是“又还寂寞”。(1分)理由:该句突出表现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__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1分)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2分)(言之成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
(1)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①侯词中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讽喻词。有故事说,侯蒙年轻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视讥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找到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我”洋洋得意的神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甩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1)请简析“秋雨一何碧”两句写景的作用。
(2)“苹洲外”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3)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
(1)(3分)以乐景衬哀情(1分),通过描写雨后秋山美景,反衬词人心中思乡念国的忧愁(2分)。
(2)(3分)拟人(1分),描绘了远山暮色之景(1分),引出对人世沧桑的感叹(1分)。
(3)(4分)①孤独漂泊,思念家乡;②中原未复,山河破碎;③时光易逝,世事无常; ④怀才不遇,功业难成。
解析:
无
阅读晏殊的《蝶恋花》,回答下面试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3.请写出本词在写法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相类似的句子。
▲
14.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凋”字的妙处。
▲
15.这首词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请结合全词,举例说明这两个特点。
▲
1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2分)
14.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景之萧索,写人之孤独。(“情”“景”的角度各2分)
15.本词上阕借兰菊和明月等意象委婉地表现内心的愁绪,显得情致深婉。下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及“山长水阔”等语,展现出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4分)
解析:
无
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请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项?
A:声声慢 B:苏幕遮 C:江城子 D:念奴娇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试题
霜天晓角
(南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处、几丝碧。 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
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
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1】(2分)早春;东风外、几丝碧
【小题2】(2分)承上启下;展现出视角的由近及远,拓展了词的空间
【小题3】(4分)“和”字很自然地把“水”与“云”连接在一起,巧妙地表现了水天一色,云映水中的景象,措词精当;“湿”字状云,使水倒映着云,云浴水而出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于眼前,传神地描绘出春天西湖水光云影给人带来的清新朗润之感。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释: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兄殁后,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②九原,指墓地;摩诘,唐王维字摩诘。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 词的上阙是如何描写幽居环境的?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本题从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或衬托等角度回答均可。指出方法1分,联系具体词句1分,分析其作用1分。)
答案示例一:上阙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将流水之声比喻为玉鸣(玉佩碰撞发出的清亮的声音)兼有将流水比喻为翠玉之意,第五句赋予山鸟以人的情感(喜悦相呼)。写出了幽居生活的环境之美和心情之畅。
答案示例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屋上青山是静景,阶前流水和山鸟是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和心情的闲适。
(2)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