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酒 泉 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本词塑造了"弄潮儿"什么样的形象?(不超过40字)(2分)
(2)这首词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弄潮儿"形象的?(4分)
(1)塑造了弄潮儿具有精湛技艺、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英勇无畏、搏击风浪的形象。(2)①"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两句(写"弄潮儿"能在潮头上立泳而使手中的红旗不湿,)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写来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②以钱塘江潮之排山倒海、壮阔惊险的描写渲染烘托出弄潮儿的精湛技艺和英勇无畏。③结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用梦醒后尚心有余悸进行烘托,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和弄潮儿的形象。
(以上三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要点:描写,烘托。)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尘暗旧貂裘”的“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
(1)(3分)“暗”是该句的词眼,既是写颜色,又是写心情。一方面貂裘戎装尘封色黯;另一方面词人岁月流逝,人事消磨,饱含惆怅郁懑。
(2)(5分)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相思令
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1)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表现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请具体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词中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凄迷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低沉凄伤的心境。
(2)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后凄迷怅惘、孤独忧伤之情。“陇月低”三字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霏霏之烟、凄凄之风”表现了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的情景,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结句“寒鸥相对飞”表现了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2分) 有人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点”“破”写得最妙,为什么? (2分)
答:
(2) 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6分)
答: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分) 化静为动,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虚写(或“想像”)(1分)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
化用典故(前人诗句) (1分)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尺,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__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①。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②,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①寒蛩:蟋蟀。 ②旧山松竹老:指家乡沦陷已久。
(1)结合岳飞身世,谈谈上片“千里梦”,下片“白首为功名”的含意。(2分)
千里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首为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写梦醒后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以鼓琴为喻,表达了哪些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千里梦:词人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奋勇杀敌,光复河山。白首为功名:岳飞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抱负。(注意,要正确理解功和名的特定含意。)(2)梦醒后的徘徊和失望情绪,反映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借景物描写烘托内心的孤寂和壮志难酬的忧愤。(3)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主战派遭到无情打击和__的__现实,表达了词人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pú sà 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②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1)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共3分)
(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哪种含蓄的表现手法?
: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2思想感情: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表现手法:象征 。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解析:
无
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 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1是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22、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23、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3分)
22、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意思对即可给分,“梅破”“梅香”“开遍”各1分)
23、展开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象”“用典”“拟人”。)
解析:
鉴赏:
此词为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民,把天边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边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着“天边”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也有”,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显见环境比预料的好。
紧接二句则由“梅破”,写到梅开。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忽然,夜深时嗅到一阵幽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
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夜阑(其时声息俱绝,幽香易闻)风细(恰好传递清香)”时候才“得香”,故云“迟”。此处用笔细致。“也有”表现出第一次惊喜,“不道”则表现出又一次意外,作者惊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作者已满怀江南之春心。一个关于梅花的浪漫故事,遂见于作者笔端。《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不但将旧典翻出新意,而且还表现出一个被贬的老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个里”,此中,这样的情景中),总想把酒喝个够;但现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结尾词情上是一大兜转,“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用“愿杯深”来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